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时间:2022-06-23 10:08:0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普遍完成了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提升。许多城市成为“千亿GDP俱乐部”。据了解,赤峰的GDP也跨入了千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将面临重大转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做好决策和转型?

王中和:正如你所说,“十一五”期末,赤峰生产总值达到1080亿元,迈过千亿元门槛,经济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谋划赤峰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解决好做大总量和提高质量两个根本性问题。

先来说做大总量。2010年,赤峰人口占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的1/5,而生产总值只占全区的1/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比全国、全区低6000多元和23000多元,从这个角度来说,赤峰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矛盾,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赤峰“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毫不放松地谋发展、促发展,力争今后五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7500亿元以上,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500亿元以上,进一步做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千方百计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并力争在一些方面实现赶超。

再来说提高质量。赤峰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布局分散,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缓慢。这些问题不解决,速度和质量都很难上来。

因此,“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依托资源型产业基础,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逐步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着力打造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加工基地、国家新能源基地、国家级的新型化工基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基地;通过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减少产业发展对本地资源的依赖;通过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消耗,保障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赤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2009年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赤峰成为全国十大幸福感城市之一。在您看来“幸福城市”必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作为一个城市的决策者,您将如何让赤峰的“幸福之河”继续丰沛地流淌。

王中和:概括的讲,“幸福城市”的关键要素就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两个方面。赤峰在去年被评为“全国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之一,这反映出赤峰人民对当前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也时刻激励和鞭策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努力为广大市民谋求更大的福祉。

首要的是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更好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持续推动居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在“十二五”期末,使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会更多地体现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上。“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使我们的城市更舒适、更宜居;深入推进“平安赤峰”建设,巩固扩大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和谐、更安全;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充分发掘赤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开展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让人民生活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中国城市经济:你之前提到赤峰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建设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大城市都有一个通病,即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从而造成城市承载能力超出负荷,进而导致发展成本居高不下等,把目标锁定在百万人口大市的赤峰将如何避免走这种老路?

王中和:赤峰的国土面积有9万平方公里,和浙江、江苏大体相当,比宁夏多2万多平方公里;有460万人,是内蒙古人口最多的地区,目前城镇人口还不到200万。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50%,这需要有一个大城市做支撑。所以说,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赤峰距北京、沈阳等大城市均在400公里左右,即使将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建成了,在区域上也很难融入京津或辽沈地区的“一小时经济圈”。和相邻地区比,我市在区位环境、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等方面具备相对优势,完全有条件率先建成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至于提到的大城市通病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在建设中避免和解决。

从城市容量上看,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达到220平方公里,尚有一多半的可开发利用空间,仅上面提到的红山桥北城区、松山北城区建成后,就可以再容纳20万人,城市容量没有问题。从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看,很多已经完成或正在抓紧建设,已经初步具备百万人口的保障能力。从产业支撑上看,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流园区、和美工贸园区、红山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等一批产业园区分布在城区周边,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区内以服务业为主的各类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活跃,能够吸纳大量人口就业,提供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从水资源保障上看,已经建成的三座店水利枢纽,能够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上一篇: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篇:率先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