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时间:2022-06-23 07:56:38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我曾经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和我的学生常常徜徉在语文的殿堂里,感受着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享受着语文带给我们的快乐。可自从我从事高职语文教学以来,我和同行感到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大多不感兴趣,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即使是貌似认真的学生,能与老师互动的也寥寥无几,经常是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哑口无言”。在困惑中,我开始探究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经过与学生交流,我发现这里面的原因许多,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手段的滞后和学生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市场需求导向下对该课程认识的肤浅。一方面,一些教师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过于封闭化、格式化,显得陈旧老套,正如徐中玉先生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所指出的:“对语文潜移默化的功能认识不足,因此,纠缠在字、词、句上,变得鸡零狗碎,脱离作品的人文精神,缺乏感染力。”教师忽视对文学作品的整体形象与意境的分析,将本应是活泼生动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的教条课。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情绪,使语文教学陷入“老师难教,学生怕学”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有很多学生认为:“学语文没用,还是学好专业实惠,毕竟以后是靠专业知识吃饭。”“语文很难学,花很大的气力,收效不大,还不如学点别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因基础实在很差,学起来很吃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因而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要想学生的成绩提高,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授学生以渔的同时,要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明确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它决定着学习者对所学科目的重视程度,以及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的比重。“语文是门公共课,对现在的专业和将来的工作用处不大”。这些潜在的错误观念抑制了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实际上,语文学习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且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会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日后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生源的语文素质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理解能力低下,作文语句不通,还常有错别字。而许多学生专业技术掌握不好,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懂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他们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偏低,对写在书上的概念、原理或是操作的步骤看不明白,从而影响整个专业的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很好地掌握技术技能,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在语文基础较好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层次,减少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加快成才的步伐。可以说,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将来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新课改理念下高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功能。所以语文教师应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语文在提升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上的重要性,从心里产生学好语文的强大动力。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学时少、学科系统性差,教师不可能将教材的篇目全部讲授完,教材内容又基本偏重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其名家作品,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篇目进行择优选取。由于大学语文课重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角度安排教学内容,注意选择那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作品,充分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抓住文学形象,深刻挖掘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和谐人格。例如陶冶学生的民族精神,可以选取古代经典的诗文,让他们认识理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兴国存君”的屈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孟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则可以选取现当代的文学精品,引导学生深入情境,拓展情怀,如充满眷恋而又略带感伤的《再别康桥》,哀怨凄婉的《雨巷》,情感深挚的《乡愁》。同时也要从高职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除安排文学作品内容外,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在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更应尽可能地联系社会需要,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用。不但要做到文学性、人文性、美学情感的渗透,而且要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培养训练。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

1.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只着重于知识传授,课堂形式较单一,就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让他们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为“讲课文而讲课文”,使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课堂、课本层面上,而没有把课堂延伸至实践,就会让高职语文教学因缺乏实践性而枯燥乏味。要改变教师“一堂言满堂灌”的现状,就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互动式的学习机制,“在师生教学互动的氛围中激发学习与探索的热情”。淡化教师传授,强化学生参与,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应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创新、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方式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和被控制,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状况,转为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如运用多媒体、语音室,甚至电影院,给予学生一定的听觉、视觉方面的刺激,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语文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大学语文课堂沉闷的局面。比如讲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给学生播放配乐诗朗诵录音,给学生制造优美的情境;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先对写作背景作相关介绍,再打开多媒体,配以音乐、字幕与画面的朗读。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朗读者浑厚的嗓音,深厚的感情,一幅幅画面的更迭,能很好地诠释陶渊明那种“心往自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主题。同学们在充满兴趣的课堂教学中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的培养目的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语文教学的原则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尽量安排学得进、用得上的内容。正如代尔・卡耐基所言:“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应面向市场,以实训为主,讲授为辅,将目的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说写训练项目,增加学生动口动笔的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实现这个目的,可以开设口语课,纠正发音,锻炼胆识,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表情自然、清晰流畅地表情达意;加强常用应用文写作,系统讲解计划、总结、通知、请示、调查报告、综述、求职信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并能够根据需要写出相应的文章,做到与将来的岗位相衔接。满足毕业求职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需要。现在的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功利”的,一旦他觉得有用,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学习气氛随之就活跃起来了。如我在每次课上都会安排5分钟的小演讲,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和人生感悟等。刚开始时,虽然讲得并不成功,但我也会给予高度的评价和中肯的意见。久而久之,同学们把演讲当成了家常便饭,每个同学都能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还可以选择将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基础知识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把应用类知识和应用写作放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训练,比如我在教“广告语的写作”这一章节时,先让学生了解广告的三大特点,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街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收集一些成功的广告范例,然后指导他们找出广告文中的标题、随文、正文、标语等构成要素,最后创设情境,为学生介绍几种商品的用途、产地,要求每位同学为商品拟几则广告标语。通过这一方式,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通讯写作时,正逢学校开展学生技能展示活动,我组织学生到现场认真观看后,让他们写成通讯并对其作品进行讲评,既贴近生活,又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并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做到听说读写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并组织各种充分有效的活动,如语言积累活动,交流感受活动,争议辩驳活动,学法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当中不仅理解课文内容,习得语文材料,而且调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实践。如在执教《行路难》一文时,我组织以下两个活动:咏读课文,感受佳句;品评课文,理解难句,从而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简化了教学思路,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多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普通话竞赛、演讲比赛、人文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如在执教《记王忠肃公翱事》时,我请学生表演利用文本材料编写的课本剧,体会本文在叙事中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写法。由于这些活动带有丰富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双方友好和谐的关系、轻松温馨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1.建构平等的师生观。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师生的共同参与。语文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热烈地对话。“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师生“对话”、互动,会使学生求知的冲动、交流的渴望、表达的需要慢慢萌生,从而创造出一种民主、平等、自由、活跃、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情境,极大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学离开了学生的对话、合作、共同参与,教师便成了唱“独角戏”,课堂便成了一潭死水,激不起涟漪的浪花,这是语文教师不希望见到的结局,也是语文教学的失败。

2.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因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重要条件。高职学生大多在学习上存在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有的因为高考失利,遂自暴自弃,丧失学习兴趣;有的思想上自卑,意志薄弱;还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能力不够。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扑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恰当的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肯定、鼓励和赞扬,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进师生感情,营造和谐、融洽、活泼的学习气氛。在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或组织学生讨论中,我还十分注意学生的个性表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讲课中我总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或观点,并对这种课堂参与给予一定的比例分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教学上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总之,语文课堂要充满活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语文老师要善于开掘语文中有趣、益智、传情、审美的因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中有所收益。

参考文献:

[1]吕秋薇.浅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商业经济杂志.

[2]赵继学.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上一篇:《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解读 下一篇:亨利.詹姆斯与现代主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