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23 06:15:53

浅析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有在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学习效率;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已经由开始的星星之火变成今天的燎原之势,作为新课改的亲历者,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次的新课改之中,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段时间来的历史高效课堂实践中,有收获和喜悦,也有困惑和期望,下面就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构建高效课堂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我们在新课改中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所谓的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这是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只有明确的高效课堂的概念,我们才可以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所谓的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分为两个层次:“从表层次上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他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景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既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的教学状态。只有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我们才可以构建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要求提高课堂效率,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高效课堂要求提高?课堂效率,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尽量给学生较多的可自由支配的课外时间。构建高效课堂,上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下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条实践创新的道路。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解决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很好的解决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冲突。其次,变厌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改善了师生关系;在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中,提高了学习成绩,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铺平了道路。再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主动性;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使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和主动性。

所以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好处和作用,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努力的转变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课前要充分准备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每分每秒,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老师的课前准备主要内容是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路标”,它规定了整堂课的步调,对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起着导向作用。对教师来说,它具有“导教”的功能,对学生来说,它具有“导学”的功能。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关注教学目标。那么该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材内容出发,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第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教学目标设计得过高,无法实施。第三:从整体三维目标出发,实现目标的完整性。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历史文献、历史纪录片、影视剧、历史歌曲、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有目的预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案”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预习,有利于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去听课,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的效果,而且经过预习,对课本有了一些了解,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

2、注重导入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激越浑厚,槌槌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在导入设计方面可以结合教师课前准备的一些图片、历史文献、历史纪录片、影视剧、历史歌曲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本课的内容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高效的目的。

3、创设最佳的课堂环境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怎样才是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呢?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老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要充满着爱,并用真诚的爱去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以此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二、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出发,为学生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环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要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高效课堂体现的正是这一理念。“高效课堂”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历史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历史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历史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上一篇:论暂予监外执行的再完善 下一篇:文学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