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权力、话语、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2-06-23 05:13:39

浅论权力、话语、文化的关系

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交流的发展,文化软权力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软权力实质上一种话语权,而话语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历史中的一种文化形成。文化决定着话语主体的权威度和话语的权威性。文化通过叙事、传播、沟通和交流逐步形成话语权。

关键词 G206.2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化软实力的文化构成研究(2012-GH―146)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初提出“软权力”是美国应对冷战结束、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的智囊反应。冷战结束后,在西方掀起了一个研究文化软权力的高潮。较早将文化软权力介绍到中国的是王沪宁。他提出应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此后随着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往的深入发展,文化软权力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软权力实质上一种话语权,而话语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的逻辑出发,尝试探究权力、话语、文化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以其进一步深化对文化软权力的认识和理解。

一、权力与话语

传统观念认为,权力产生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和争夺,是一个强制性、压迫性的概念,是支配、控制他人意志和行为的力量,大多是通过军事或经济制裁等方式起作用,我们一般称这种权力为“硬权力”。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往和深入发展,这一依托强制、物质的权力之说已不能适应新型关系间的竞争,最早观察到权力变迁的是托夫勒,他在《权力的转移》中提出知识是权力的源泉,继此观点,约瑟夫.奈提出了软权力的概念。软权力是与以军事、经济力量为主的硬权力相对应的说法,也就是通过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自愿追求你所要的东西之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制度等方面的精神内容。但这些精神内容则是静态的、内在的、隐含的,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给展现、表达出来,才能发挥其软权力的作用和功能。

话语则是这些精神内容的载体,福柯就认为话语是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话语是一种关于文化表达和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沟通“自我”与“他者”的社会性的关系概念。话语承载着说话者的立场、意图和倾向,权力只有通过话语这个媒介才能实现其作用。话语既可以是权力的工具和权力的结果,也可以是障碍、绊脚石、反抗点和相反的策略的起点。话语传递着、产生着权力;它强化了权力,但也削弱了其基础并暴露了它,使它变得脆弱并有可能遭受挫折。可以说是权力通过借助话语“发声”,话语通过掌握权力“表意”。话语的产生由权力形式来控制、选择、组织和分配。话语传递着、产生着权力,影响、控制话语的根本原因是权力,权力决定话语中的禁止与排除,即什么是合理的语言,什么是不合理的禁语。因此软权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话语权。而话语之所以具有权力特征,在于其背后包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被接受,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态,话语权的实施主要靠文化资源。当然,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逐步形成的,形成为一种思维行为方式,因此任何一个社会的话语权从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在历史中的一种文化形成。

二、话语权的文化性质

话语权是指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和资格。当然它不仅仅是具有说话的权利,而且重要的是说的话能够被受众所听、接受和认可。首先,话语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话语反映着、折射着文化,是思维和思想文化的直接呈现。文化则是话语的重要资源库。文化不仅指导着社会成员对社会实践问题的主要思维活动和表达方式,还规定着话语表达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而话语作为不同民族、国家经过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外化形式,则是该国文化成就的重要指标,因而话语必然要反映和体现该民族国家的文化成果。

其次,文化决定着话语主体的权威度。话语权是一种吸引力、感染力,而这种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取决于说话者的权威性。人人都可以说话,但不是每个人说话都有吸引力和话语权。只有权威的人说话才有话语权。而一个人的权威取决于他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素养。文化是一国家社会稳定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模式,一旦形成,便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客观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制约着人的言行举止,文化素养决定着话语主体的语言驾御能力。话语的驾御运用能力、话语艺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话语主体话语权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第三,文化内容决定着话语的权威性。话语的内容是话语权的核心,是真正彰显话语威力所在,因此一定要注意话语的客观性、先进性和共享性。话语权是在不同文化主体的较量中产生的。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性文化并存的世界,也是多种话语相互较量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主体在话语博弈中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讲述的话语的客观性、先进性和共享性是不同的,因而被认同的程度是不同的。可以说,文化有深度、有共性、有客观性,话语权才有力度。否则话语技巧再高明,没有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作依托,话语权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文化基础和恒久的生命力。

三、文化中的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那么文化是以怎样的方式和过程逐步形成话语权的呢?首先是叙事。文化作为一种无声地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必先转化为有声的、有形的话语,才能表达其观念和理念,发挥其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叙事是文化转化为话语的途径。何启洲就曾在《叙事:话语的生产》一文中阐述了叙事产生话语的原因和途径。叙事是借助于符号等工具将原初事实进行“意义化”、“符号化”的过程。“意义化”、与“符号化”本身可以说就是“话语”生产的过程。比如我们的父辈通过叙事告诉我们一些文化观念,我们将这些叙事转化为我们的行动,这就是叙事者通过叙事生产出话语、建立维护某种权利体系来行使权力的过程。

其次是传播。文化是一种软权力资源,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是文化转化为软权力的关键。因为文化是一套特定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掌握、接受、认可才能发挥其规范、引导人们行为的功能。文化传播需要符号和意义的赋予,通过叙事将文化价值观念转化为话语,生产出话语。话语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文化产品,由于文化的来源、特征、作用的不同,文化产品一般被分为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无论是经典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逐步成为一种文化规范,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准则、标准,同时也成为一个权力的载体。通过这些文化产品,文化被传播、被接受,这个过程也就是话语权形成的过程。

第三是沟通和交流。 从形成上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因此,世界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和交流,这同样离不开话语。话语是不同文化发生横向互动的重要平台。不同文化因话语的沟通、交流而得以相识、相较。所以,没有话语,就没有文化交往,也就谈不上话语权。话语权是在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中碰撞中产生的。

综上所述,权力、话语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软权力话语的文化结构。权力依托话语来表现和实现自己的要求,话语则是借助权力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话语还是不同文化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没有话语,权力的实施与文化的传播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张殿军.硬实力、软实力与中国话语权的建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

[2]刘怀光.从软权力到文化软实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法]福柯著: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何启洲.叙事:话语的生产[J].大众文艺,2011(15).

[6]苏长和.中国应该如何生产自己的话语权[J].领导文萃,2011(3上).

上一篇:多元化评价在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谈中学餐厅服务员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