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23 05:00:50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食品和餐饮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可以充分利用省内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劳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将为发展湖南省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民致富发挥重大作用。

一、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1、支柱产业引领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8万家,年销售收入2560多亿元。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水稻、生猪、水产、蔬菜、茶叶、烟叶、油料、楠竹等支柱产业,基本上涵盖了全省农业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2、规模以上企业增势强劲,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60家,比上年增加14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228家、过10亿元的14家、过30亿元的3家、过70亿元的2家,其中泰格林纸集团产值达到86亿元,首次突破80亿元大关。3 1 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59%。十大标志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0亿元、实现利税18.9亿元、出口创汇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15.2%、9.2%。

(二)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名优品牌逐渐创立

1、技改投入力度加大,精深加工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共转化应用先进科研成果354项,完成技改投入96亿元,有力地提升了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近年来,湖南省相继新建了一批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开发出一批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形成了优质稻米、林纸板材、水产畜禽、棉麻纺织、油蔬茶果等农业产业链,200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768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2、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多,品牌培育初见成效。一批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金健牌粮油制品、亚华牌杂交种子、正虹牌饲料、唐人神牌肉制品成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农产品。2009年全省有“金浩”茶油、 “舜华”临武鸭、银光大米等6家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至此,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9家,获得“中国名牌”15家,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165家,获得“湖南省名牌”170家。

(三)资金投入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来势喜人

2009年是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史上开工项目最多、投入资金最大的一年,共有2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了扩建引资项目,投入资金达157亿元。2009年年初,长沙市启动了2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项目、3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至年底完成项目投资41.8亿元,增长125%。肉类加工项目、金山粮油10万吨大米精深加工项目等15个重点项目和技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益阳口口香米业公司投资7100万元,新建了全省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30万吨精米生产线,年加工大米能力达到50万吨。怀化娃哈哈恒枫饮料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的饮料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年可生产饮料5亿瓶。

(四)加工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群步伐加快

各地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吸纳集聚能力增强。目前,全省6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板块中,有怀化工业园、浏阳生物园等6个园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平江工业园、宁乡农业科技园等11个园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0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园区入园企业5900多家,比上年增加200多家,销售收入和上交税金分别占全省乡镇企业总量的15%和19%,同比分别提高3个和2个百分点。长沙市通过建设浏阳现代科技园、隆平高科技园等5个园区,引进2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发展,2009年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7.68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45%。

二、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不高,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比如大米加工企业,全省有5000多家,平均每个县有46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占6.2%;油料加工企业3384家,平均每个县市区有28家;茶叶加工企业1 11 8家,平均每个县市区9家;畜禽养殖加工企业5043家,平均每个县市区42家。由于众多同类型小企业相互争原料、抢市场,制约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1、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2009年湖南省4万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平均资产只有20多万元,发展规模普遍偏小,产值超过lO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14家,而2006年江西省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18家。以株洲市为例,目前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仅有唐人神集团和普兰特公司2家,其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不强,全市加工转化农产品的数量仅占株洲本地农产品总值的40%左右。其中唐人神集团年肉制品加工消耗本地的牲猪量仅占出栏猪的3%左右。湖南金健米业年加工能力仅为30万吨,而黑龙江北大荒米业年加工稻米能力达到325万吨,超过了湖南省稻米加工前10家企业加工能力的总和。江苏省的稻米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面粉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2、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联结不紧密。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协议中,很多“合同”是口头协定或“君子协定”,真正签订订单的不到35%,而且违约现象屡有发生。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不紧密,缺乏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三)加工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加工技术装备落后。湖南省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规模较小,设备简陋,一些传统产品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水平,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新型工艺和自主开发能力,生产管理成本高。从产品结构上看,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档次较低,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2、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但存在贷款困难的问题。如常德市40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有90%是规模以下企业,企业发展所需贷款难以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在继续抓好“十大标志性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重点选择粮食、食用油、畜禽、果蔬茶、棉麻五大主导产业中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培育壮大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加快成立农产品加工行业整合领导小组,着力抓好粮食、食物油、畜禽、果蔬茶、棉麻五大产业的整合。重点抓好以金健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行业整合、以金浩茶油为龙头的植物油加工行业整合、以省茶叶公司为龙头的湘茶产业整合、以新五丰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冷鲜肉加工业整合等,通过整合组建企业集团,打造湖南农业的“航空母舰”。

(二)深化农企合作.加快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公司+农户”、 “股份合作”等新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促进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规范发展订单农业,明确农企双方权利义务,引导农户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良种良法”,发展符合企业加工需要的绿色安全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提高合同履约率。落实有关扶持政策,鼓励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现有专业合作组织抓紧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产权联结等机制,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民的吸引力和服务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以企业为龙头,结合湖南省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引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品和产业,推进规模化生产转变,打造区域特色块状经济。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大企业技改创新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实施技改项目,重点实施一批国际国内技术领先、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广的技术改造项目。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档次,强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开发,变“高产量、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长为“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深化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品系列开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发展精深加工。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重点围绕粮油、畜禽、水果、棉花、蔬菜、茶叶等主导农业产业开展招商,力争形成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围绕食品工业加工园区开展招商,整合和集约利用资源,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集中力量办好食品工业园区,形成经营规模和集群效应。

上一篇: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农夫山泉”的品牌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