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使化学课更有魅力

时间:2022-06-23 04:53:16

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使化学课更有魅力

摘 要:优化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对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兴趣氛围;突出自主学生实验;增加合理的课外实验。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优化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对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呢?

一、营造良好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动手欲望

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堂实验极易激发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化学实验课程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使得化学实验的课程更加社会化。这样,当学习高中化学教材的理论知识和面对形态各异的化学仪器时,学生就会产生自己试做的愿望,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久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操作规范、讲解准确,让学生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案例: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

师: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和乙烷分子式C2H6相比,多了一个O原子,请同学们推断乙醇可能的结构。

生:提出两种结构:(一)CH3CH2-OH;(二)CH3-O-CH3

师:演示实验――乙醇与钠反应。

师:同学们预测一下,反应生成的是哪种气体?

生:烃、CO、H2、O2、CO2。

师:很好,你们是否能进一步思考,根据我们所学原理排除一些?

生:O2不可能。

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思考,播放了体现以上学生思维的实验录像,得出结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

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同学们思考一下,现在能确定乙醇的结构了吗?

生1:可以……

生2:不可以……

师:看来,仅根据定性实验还不能作出判断,大家思考是否可以用定量实验的有关思想进行较深层的思考。

生:如果仅仅与O原子连接的H原子是活泼H原子,那么每1mol的乙醇只生成0.5mol的H2,而如果是结构(二)与钠反应,参加反应的乙醇和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可以用测乙醇、H2物质的量比值的实验来确定乙醇的结构。

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该同学的独到的思考,投影展示了实验的数据,分析数据后得出了结论。

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检验新的理论有了深刻的体验,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突出自主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再自己参与、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更有利于消化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疑点”的绝佳机会,必将激发学生为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实验,甚至多次重做。

例如,一堂Fe2+检验的学生实验课,之前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就检验方法达成了共识,可以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Fe2+;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如果一开始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才变为血红色,证明原溶液存在Fe2+。可是实验中,很多同学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却出现了“意外”――实验老师的确准备了含有Fe2+的溶液,但实验最后没有变为血红色。面对“意外”,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教师先告诉学生,待测液中,其实是存在Fe2+的,老师确实也不知道出现“意外”的原因,请大家一起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意外”。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然后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用FeCl3溶液检验KSCN溶液,用NaOH溶液检验溶液中有没有Fe2+,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氯水,结果三种试剂都没有失效。此时突然一位同学提出氯水会不会与KSCN溶液反应,而且氯水先和KSCN溶液反应。话还没说完,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实验来,取待测液,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一定量的KSCN溶液,“奇迹”出现了;溶液颜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变为了很深的血红色。此时我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实验,用氯水和KSCN溶液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Fe2+,并在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验证氯水可以和KSCN反应。

三、增加合理的课外实验,拓宽学生动手能力

离开了化学实验,就没有化学的发展。而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分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加课外化学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研究中的多种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作为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师,我们只有通过化学实验,一方面对化学结论进行验证,对化学规律进行探究,另一方面通过对自主实验、课外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实践,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孔玲芸.合理使用实验素材发挥实验教学功能[J].化学教学,2014(01).

作者简介:沈向峰,男,出生于1978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上海市崇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上一篇:网络教学在Flash课程中的优势分析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生管理改革中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