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与公众博弈:何时是终点

时间:2022-06-23 03:39:06

民航与公众博弈:何时是终点

近日来,“民航”二字频频成为媒体头条。4月,上海、广州两地接连发生旅客冲入机场控制区拦飞机的事件,引发全国热议:乘客拦飞机,维权为何不要命?同在4月,财政部下发通知废止机场建设费,改征民航发展基金,被公众指责这项改革是“换汤不换药”,新名目背后,这项收费时间最长、收费范围最广、最没有法律依据、最不公开透明、引起最多反对声音的不合理收费依然顽强存在。在飞机已成为公众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之一的背景下,民航与公众之间的博弈不仅日益增多,而且逐渐升级,矛盾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挺百姓

中评社:

冲跑道、拦飞机的深层根源,在于正常的维权渠道不畅通。无论是现行的《民用航空法》,还是相关的行业规定,都存在不少霸王条款。以飞机延误为例,按照相关规定以及业内公认的做法,非航企自身原因造成延误的,其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否为天气原因,如何赔偿,基本上还是航空公司单方面说了算。乘客的权利没有明确的确认,甚至航空公司的态度也往往不尊重旅客,连应有的告知、补救和特定情况下的赔偿都做不到。在博弈双方中乘客处于弱势地位,只能采用极端行为作为“弱者的武器”表达诉求。同样,民航发展基金也未经过立法听证程序,民众的知情权分分钟就被秒杀,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网易新闻:

“拦飞机”的危险性很高,既可能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及他人,且为法律所禁止,并不值得鼓励。然而,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绑架了公共利益”,无视了国人权利界定与保障缺失的尴尬现状,且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切割开来。殊不知,不要命的“拦飞机”想要维护的,正是消费者理应得到却遥不可及的服务与制度保障。

从这一点来看,公众对民航发展基金的非议就更容易理解:非法征收20年后,机场建设费顶不住压力撤了,新来的民航发展基金说:“钱还是得交,没增加负担就知足吧!”而不管换不换名目,公众所能得到的服务与保障,“民航大佬”们只字未提。其实,换马甲游戏可以更潇洒些,在新闻里把建设费、基金替换成“保护费”、“买路钱”,意思并没什么不同。

挺民航

网友凯风:

无论百姓背后有什么样的理由和苦衷,拦截飞机都不值得提倡。不仅因为这种行为违反法律,置机场交通秩序和其他乘客安全于不顾,更因为结果的“合理”并不能为手段的非正义进行辩护,以错误来抵制错误,使原本可以有理有节的维权行为变成充满暴戾之气的违法行为,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强势的一方不遵守规则,不能正视消费者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弱势的一方也同样喜欢剑走偏锋,“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视规则如无物。双方在这种无意识的合作当中牺牲了规则。乘客维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但维权方式也应该在法律框架之内。否则,一旦突破法治底线,维权很可能就变成了“侵权”。

网友徐立凡:

从资金管理的角度看,机场建设费由“费”变为基金,对于提高这笔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确有助益。相对于机场建设费的不透明度,政府性基金在征收缴库、资金渠道、会计审核等方面更严格。还要看到,由于欧盟近期对于入境航空的节能减排要求趋于严厉,中国航空业需要统一立场和行动步调加以应对,防止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将机场建设费转为民航发展基金,并主要投于节能减排,可以视作对欧盟新措施的必要准备。乘客的空运成本需要减负,民航业面对的节能减排压力也需要减负,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只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民航业技术的整合逐渐实现。这是客观现状,不可能旦夕之间解决。

上一篇:耕地流转出的千万元贿案 下一篇:透过寓言看领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