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时间:2022-06-22 06:52:50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有育人育心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多下功夫。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营造美观的学习硬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会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某种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良好的客观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教室,所以我们可用“三化”即净化、绿化、美化来布置装饰教室,让教室中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 让同学动手布置教室环境,而且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布置,如三月份以“学雷锋”为主题。张贴的字画、名言统一、整洁,字体工整。黑板报排版要新颖,不重复,字体大方。在教室内摆放几盆鲜花,使人赏心悦目,同时保持教室的卫生,从而达到进入教室使人神清气爽的效果。

二、打造和谐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们积极倡导一种“平等、互动、双赢”课堂气氛,我们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荷,不诱发学生新的心理问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做到爱心荡漾,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说,贬低学生人格的事不做,以教师的平等、民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其次,做学生心灵家园的拓荒者,即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愉悦乐观、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师上课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下功夫,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师生互动与生成,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心灵乐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减少“规定”。规定太多、太细,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班主任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

三、多与学生谈心,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被关注,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赏识自己,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呵护,而与他们谈心是实现师生心灵沟通的最好途径。我有一个小账本,上面记录了很多学生的一些资料,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喜欢与谁交往、家庭情况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与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心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与学生谈心的时候,要铺下身子、放下架子,平等对话。对一些较敏感的问题要注意策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与学生建立一种生活上父母般的照顾、学习上导师般的引导、心理上朋友般知心的和谐关系。

同时,在班级内大力发扬民主,学生的事让他们自己作主。例如在选拔班干部上,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推选,也可以选自己,然后让几位候选人作一次小小的演讲,再通过全班同学评议后才确定。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落选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既明确了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平衡了他们的心态。有时也可采用“班干部轮值制”,让每位学生都有当班干的机会,通过心理置换,学生有一种满足感,感受到别人能行的自己也能行的愉悦。

四、举办丰富的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优秀辩手的评选、德育基地的实践、爱心奉献的助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学校节日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内化、表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乐观情绪,最终促进了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如每年定期举行的元旦文艺汇演,“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每年不定期开展的“自信教育”、“诚信教育”、“爱心教育” 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有效创设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五、让学生学会承受挫折

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良好的承受挫折能力的人,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这是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怕困难,怕挫折的人,即使有很高的学问,也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可以经常利用班会,着重从“自我安慰、自信”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收益匪浅。让学生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安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平时,也可鼓励学生勇敢地说:“我能行!”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学会自我激励、自信、自强,还可常以名人故事激励学生: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这样,那些学习有困难,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很快地从自卑和压抑中解脱出来,大胆地从心底喊出:我能行!

六、创建家校联网管理,优化成才潜力

对青少年的人格最初起作用的是家庭。有些心理专家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的确,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需要广大家长的配合,构成学校―家长―学生的心理教育网络。打破片面的家教观,健全家校沟通网,与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长学校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确立正确评价子女的标准,做到尊重子女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学校教育理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架设心灵的长虹,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小学德育中自我调节教育浅议 下一篇:浅谈如何搞好学校后勤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