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6-22 11:06:1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强度高、施工方便、造价低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特点,主要阐述了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质量控制 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E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117-0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方法制成的一种空心圆柱型预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桩身质量有保证、单桩承载力高、节约资源、施工周期短、桩长调整较方便、噪声对环境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无剧烈振动、能适应锤击沉桩施工工艺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工程。

1、管桩的基本情况

管桩根据制作工艺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根据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C型,直径分别有300、400、500、600、700、800、1000、1200等规格。一般根据地质情况以及桩基设计等级来选定桩型。

2、管桩进场的检查

2.1 管桩进场后,应对管桩进行外观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其型号、规格是否和设计图纸吻合,管桩有否明显的纵向、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检查外径大于400mm以上的管桩两端600mm内安全防护十字筋是否设置到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出厂,其次检查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齐全。外地的管桩应5000m为一批次对其抗弯、抗压性能进行复试,不合格的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2.2 压桩机传感设备应该完好,桩机配重与设计承载力应该相适应。桩机应办理备案手续,油压表应进行标定。

2.3 现场预应力管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打桩顺序应根据邻近建筑物情况、地质条件、桩距大小、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综合考虑,兼顾施工方便。

2.4 垂直度

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90°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 压桩:桩在压入的初始阶段是否垂直,是保证整根桩垂直的关键,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90°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在压桩时严格监控桩位偏移情况,可减少打桩时因偏心或局部受力而使桩身桩头发生破损的机会,桩在压入1m左右后应停止压桩,再次校正桩在竖直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后继续施压。此外还应注意要采用合理的压桩顺序,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物或群桩承台应先施压场地中央的桩,后施压周边的桩;毗邻其它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施压。沉桩速度不能过快,当桩尖遇到硬土层或较厚中砂层、以及岩层相互交替、桩端持力层较浅、压桩基无法穿透、桩身出现倾斜、桩身或桩顶破坏,很难达到设计有效桩长时,可进行引孔,来保证桩的质量。

3.2 接桩: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1~1.2m时,即可进行焊接接桩,管桩对接前应用钢丝刷将上下端的钢板清刷干净,用导向箍引导就位,使上下节管桩顺直后再开始焊接,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后应自然冷却8min以上方可施压,严禁用水冷却和焊接后立即施压。焊接时应保证上下节桩处于同一中心线上,上下节桩间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全部垫实。接桩时间应尽量缩短,,如接桩耗时较长,桩周摩阻得到恢复,有可能使进一步压桩发生困难。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如果地质情况复杂的,还需对接头采取防腐处理。

3.3 终压:终压标准应综合考虑桩型、桩长、桩周土特性、桩端土特性及结合试桩试压的指标、设计指标综合确定。①当桩长>21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取值②当桩长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1~1.4倍取值③当桩长

3.4 管桩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覆盖,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施工结束后的质量检测

4.1 施工结束后,应作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进行承载力检验的桩应选取有代表性或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承载力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总数的1%,桩体质量检测根数不应少于总数的20%,最后复测管桩桩顶标高,未发生浮桩现象然后做低应变检测和静载检测,结果要求全部合格且满足设计要求。

4.2 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盖有基础梁的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为100mm,沿基础中心线的为150mm。桩数为1~3根的承台桩为100mm,桩数未4~16根的承台桩为1/2桩直径。对偏差超过允许偏差的,应有设计院拿出处理方案。

5、截桩和灌芯的施工质量控制

5.1 管桩伸入承台的高度一般为50mm,超过50mm应采取截桩处理,截桩应采用专用截桩器,严禁采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扳拉。

5.2 桩灌芯混凝土应采用与承台或基础梁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宜与承台或基础梁一起浇筑。浇筑前应先将管桩内壁浮浆清理干净,宜采用内壁涂刷水泥浆、界面剂、或者微膨胀混凝土等措施,以提高灌芯混凝土整体性。

5.3 锚入承台钢筋的长度LaE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混凝土等级C30的为37d、混凝土等级C35的为34d而且钢筋应呈75°斜角(详细见11G101-1图集)。

5.4 接桩的施工方法应严格执行10G409图集。

5.5 当管桩作为抗拔桩时,宜选用AB型或B型管桩,并不得选用外径

300mm管桩。

6、结束语

预应力管桩具有很多优点且已在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只要我们在应用的过程中,严格落实现有技术规范、措施和有关经验,且不断改进提高其技术应用水平,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此外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通过对生产、设计、施工和检测验收等各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才能有效克服整个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缺陷。

参考文献

[1] DBJ/T15-22-9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2]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3] 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上一篇:辽宁省照明产业的思考之产品设计研究 下一篇: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