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时间:2022-06-22 10:50:5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理应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

一、融入积极情感,建立和谐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融入积极的情感教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个小学生的童年都应该是幸福快乐的,应该充满童真,只有在课堂中创建一个自由自主自信的课堂,将学习内容生动化、拟人化,学生才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快乐地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交朋友的情境,拿出生字卡片让学生与生字交朋友,然后给同学介绍自己的新朋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学习变得互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都应该是富有积极情感的,要避免打击学生、蔑视学生、忽视学生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优美且富有哲理的文章,包含了很多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热爱祖国等精神品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文章的作用,利用这些丰富的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在烈火中燃烧的痛苦情感上升为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的体会,在课文的结尾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真得被烈火烧死,然后通过播放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同志伟大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战友们为同志刻写碑文,将屹立于天地间。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形象,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培养。

三、合理布置作业,渗透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灌输,重视单一形式的作业布置,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热爱做作业,在做作业中不断增长见识与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的设置在于多而不在于精,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实践性、多样性的作业,如开放作文、实地调查、纸质作业与口语作业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将作业视为一种学习负担。其次,教师要设置差异性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乐趣,自主选择作业类型与方式,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日记、作文、周记等不同的作业,在作业中明确不同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和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心理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模拟咨询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挫折写在纸上,让学生扮演心理医生,随机抽取一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模拟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宣泄心中的烦恼,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要及时告诉亲友和师长,让他们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性格。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围绕一定主题展开讲故事比赛,培养了学生爱说话、敢说话的性格,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中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效率,且形成乐观的心理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话剧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发展动力,最终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栾成勇.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

作者简介:陈澍宜,女,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田三小学,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口语交际重在参与,贵在激趣 下一篇:德育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