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6-22 06:35:59

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投资项目要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其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拟建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总是同一定的技术条件相联系。因此,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在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对投资项目的工艺、设备定型、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等有关技术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解决投资项目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可靠性问题。

关键词: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战略意图;市场预测

一、投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人们对投资项目投入与产出关系可行性分析的认识从感性上说应该是古已有之,但科学而理性地对投资项目中投入与产出规律进行探索和把握的具体过程却起源于近代以欧美和前苏联等发达国家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无论早期美国对田纳西水库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建立和发展核武器需要的系统工程(曼哈顿工程)所引出的项目评价,都成为投资项目由此发展为理性分析的起点,并逐步开辟和建立起成为今天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也正随着社会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处在趋于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若对此过程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划分,会发现该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前后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转变。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的企业财务效益评价分析阶段。在20世纪上半叶至50年代以前,对投资项目进行的分析通常只做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价,其目的和特点就是寻求项目利润的最大化。该阶段是“以物质为中心”、以资源节约和投入产出分析为手段、站在项目或企业自身的角度、以项目运行的市场为边界研究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行企业财务效益评价分析的,这是投资项目分析评价理论和方法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初级阶段,属于微观分析的过程,是对项目自身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初步分析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分析阶段,即所谓的SCBA评价阶段。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政府实行福利政策,大量增加公共支出,对许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利和环境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进行投资。西方经济学家逐步形成的一种适应评价公共项目的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方法(Social Cost-Benefit Analysis,SCBA,或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分析)。

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树立正确的战略意图。战略意图是指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指具体计划,所以战略意图就应该是宏观、可以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于战略重要性的著作早已汗牛充栋,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从长远出发、制定战略意图的高度。对一个公司而言,战略意图就是要瞄准目前还不能进行详细计划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把战略定位(战略意图)和战略计划及具体的战略措施分开。当然仅有战略意图还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一定成功,但它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我国企业学习型FDI要取得成果的前提首先必然是树立合理的战略意图。

第二,引入不可行性分析观念。作为投资方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规避投资风险,为了克服项目可行性分析先入为主的缺陷,在编制可行性报告的同时,应引入不可行性分析的理念,从反面出发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给定的建设项目方案,对项目所依赖的各方面的条件如资源状况、投资环境、项目布局、项目和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尽量寻找出不利于项目实施的因素和不利环节以及项目实施障碍,对项目实施中由于各因素变动使项目无法持续实施下去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如果论证结果是反可行性研究不能成立,则更证明原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确实是可行的。如果反可行性研究能够成立,投资项目最终被确认为不可行,就要实事求是,以足够的勇气否定原来的可行研究结论,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

第三,建立多层竞争优势。多层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于竞争优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所以企业可以在经营中逐渐对自己原有的优势予以转化升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20世纪70年代早期,日本企业就实现了竞争优势的转化升级,建立了多层竞争优势,不仅拥有较低的劳动生产成本,还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及品牌优势。从日本家电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们对美国的投资其实也属于学习型FDI.尽管最初打入美国市场靠的是较低的成本和当时还算合格的技术,但它们认识到汇率变动、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较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使它们这种竞争优势变得很脆弱。因此在整个70年代,日本制造商不断地增加投资、加快学习速度,以求获得强有力的技术及品牌优势。尽管这种行为短期内不会给企业带来盈利甚至会造成亏损,但正是由于它们有战略意图作为其发展方向,所以它们的学习型FDI使之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四,做好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工作。首先,扎实搞好项目前期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基础性调研工作。在进行有关项目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对资源利用模式和企业利润来源渠道等的调查,准确摸清不同用户的市场有效需求规模和潜在需求规模,为项目拟建规模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科学方法,实现市场调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说明的转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编制中,要改变重技术、轻市场的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研究及其成果的表达。具体来说,就是除了要能定性说明拟建项目在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和需求方面的存在形式外,还须满足市场预测对调查在时间跨度上的定量要求。在完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要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基本经验,对所取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建立能反映市场规律的预测模型,用数据或图表的形式把定性的市场分析转化为定量的说明,以对未来项目的市场发展态势做出分析预测和判断。

参考文献:

王勇.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项目管理,2007(2).

(作者单位: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以SWOT分析法看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下一篇:论企业集团化经营与企业研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