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 票房的两次“意外”

时间:2022-06-22 04:25:10

《太平轮》 票房的两次“意外”

《太平轮》意外地驶入了票房冷水区。12月2日,投资4亿元的贺岁档电影《太平轮》在上映首日收获2580万元票房,尽管占到2日当天全国总票房58%份额,但之后5天内,《太平轮》票房仅为8590万元,而同期上映的电影《匆匆那年》在上映两天内便获得1.54亿元票房收入。

坏消息远不止此。在首日获得了45%排片率后,《太平轮》被各大院线经理大幅度降低排片率,截至12月8日,《太平轮》的排片率已经低于25%。随着《我的早更女友》、《鸣梁海战》、《一步之遥》等新作上映,《太平轮》所处的贺岁档竞争会更为激烈。一个较悲观的预测是,《太平轮》总体票房将很难实现与4亿元成本的收支平衡。

一些影评人士将《太平轮》的票房惨淡归因于题材及宣传策略的选择失误。“《太平轮》是史诗般的大片,这种题材可能10年前会大卖,但现在年轻一代的观众更喜欢小清新、轻松活泼的东西。”影评人秋枫认为,《太平轮》的前期宣传语是“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献给爱情。”但《太平轮(上)》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位于华东地区的两场战争。

同为小马奔腾出品的电影《匆匆那年》被许多影评人拿来与《太平轮》进行比较。“《匆匆那年》无论是影片质量还是导演功力都远不如《太平轮》,但票房却好于《太平轮》。”影评人刘金宇表示,《匆匆那年》的票房成功就是在题材和宣传策略的选择上。“和《太平轮》形成了鲜明对比,《匆匆那年》是典型的‘轻电影’,透着年轻人喜欢的轻松感,这种主题更容易被当下的年轻观众接受。”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从2008年开始,《匆匆那年》的小说一直相当畅销,并被誉为“80后校园纯爱经典”。在今年电影上映前,搜狐视频还推出了《匆匆那年》网络长剧。“小说、网络剧为《匆匆那年》积累的大量人气,这些人都成为了电影的潜在观众。相比《匆匆那年》,试问在看过电影前内地有多少观众知道太平轮事件是怎么一回事?”刘金宇说。

另一个被拿来作为两部影片比较维度的,是两部影片对演员的使用。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影数据公司老总认为:“目前的时代,内地演员的票房号召力并不能过于夸大。”记者随机在线调查了50位85至95年出生的《太平轮》观众,当被问到最期待《太平轮》中哪位演员时,得票率最高的是长泽雅美。不过,令很多粉丝失望的是,在《太平轮(上)》中,长泽雅美在6位主演中出镜率最低。

与《太平轮》不同,《匆匆那年》中的主要演员多为“成长性演员”。“知名度并没有《太平轮》的高,但是粉丝量却不低。”影评人黄志超认为,“《匆匆那年》网络剧大量起用了新人,让观众有许多好奇与期待。过于知名的成熟演员尽管有票房影响力,但是观众也会对他们产生固化印象,这不一定是利好。”

不过,尽管在内地《太平轮》票房不温不火,国际市场对《太平轮》的期待却很大。早在今年5月的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上,《太平轮》已经获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预售金额。在今年的《太平轮》戛纳电影节会上,吴宇森导演和整个主创团队因交通问题迟到15分钟,但会场的记者几乎没有人提前离去。“在戛纳,记者是要不断跑场的,很少能等待会,但这次记者们对《太平轮》开了绿灯。”一位小马奔腾的人士说。

“宋慧乔、长泽雅美、金城武会为《太平轮》在整个东亚市场提高影响力。”黄志超认为,相比内地市场,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观众对太平轮事件更为熟悉,宣传效果也会更好。“这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作品。”

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机会的,是《太平轮》明年上映的下部作品。“整个宣传思路最好能调整,要打出某个概念,比如‘中国版泰坦尼克号’。另外《太平轮(上)》的票房惨淡不一定是坏事,起码让大家知道了《太平轮》。”秋枫认为,如果《太平轮》能够借着上部的东风做有针对性的推广,下部扭转票房局面并非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草根足球”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意义 下一篇:老外“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