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饰城市的雕塑

时间:2022-06-22 03:47:57

美饰城市的雕塑

摘要:现代城市雕塑成为沟通环境与人的重要文化体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雕塑应是城市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包括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地域性及时代性。它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城市在历史的演变和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记载;是一个城市所具有生命力、历史感和民族精神的独特印记。城市雕塑应秉承美学的自然和谐美,使雕塑与环境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开放式的人居环境的角度都能形成一种融洽与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美化;融合;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无可置疑,优秀的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构筑将起到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展示人们对历史、对现实和对未来的述说,给人们以美的陶冶和启迪,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反思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历程、显示现代文明的精神力量、展示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可见,现代城市雕塑成为沟通环境与人的重要文化体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优秀的城市雕塑应是城市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他包括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地域性及时代性。它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城市在历史的演变和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记载;是一个城市所具有生命力、历史感和民族精神的独特印记。

1城市雕塑是城市之魂

城市雕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它可以永久地铭刻伟大的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具有强化的政治功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看,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其自己的利益,运用雕塑艺术来为已服务。中国古代的建筑附属雕刻品、陵墓雕刻品、佛像雕塑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有述:“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做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利用雕塑艺术这种形象化、普及化的艺术手段,为其政治需要制造象征权势和宗教的精神力量的气氛,这是其他政治宣传所不及的,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西方,自城市雕塑兴盛之始的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就被广泛的用于广场、教堂、宫廷建筑上。在古希腊最辉煌宏伟的巴底隆神庙,它的雕塑群及其装饰,成为当时执政者时代精神的象征。

前苏联的关于共和国纪念碑的法令,在莫斯科等地广场和公园内建成了许多纪念碑,起到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在卫国战争之后,又在各个城市中普遍树立起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雕塑,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敌人的侵略,不要忘记前辈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也曾在资产阶级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中激励过人们前进。自我国建国后,也相应地建立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庆歌乐山群雕、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上海的马克思、恩格斯像等一大批政治题材的纪念性雕塑。因此,城市雕塑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歌颂革命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精神和文化,又可装饰城市环境,美化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鼓舞人民教育人民,以美的形式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设计一件好的城市雕塑,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一代文化、一座城市的标记。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的历史时代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

2城市雕塑的设计有它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城市雕塑有别于室内的架上雕塑,具有社会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城市雕塑可按题材,形式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三大类。

纪念性雕塑以纪念重要的人与事,宏伟、庄重,富于一定的精神内涵。从表现形式上,可采用具像的写实手法,也可以采用象征性的抽象艺术形式。确定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首先要看题材内容,其次看具体放置雕塑的环境地点,更要考虑人们的审美习惯能否接受雕塑所处的历史时代。如苏联时期《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和《粮食》、《铸剑为犁》,我国的叶毓山和江碧波先生合作在重庆完成的《歌乐山烈士群雕》和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的纪念革命历史斗争的雕塑,这些成功之作让人们重温革命历史,崇敬革命 先烈,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

主题性雕塑是指雕塑在城市环境或建筑环境中,具有某些主导性和象征意义的作品,并鲜明地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面貌,揭示城市建筑或建筑环境的主题,像这类作品可称作为主题性雕塑。在艺术表现上,可采用圆雕、浮雕和高浮雕,艺术形式多样化,写实的抽象的都能充分地表现,只要符合主题内容的要求,形式与主题内容尽量统一。如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纽约的《自由女神》、广州的《五羊像》、深圳的《开荒牛》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成为国家和城市,以及建筑环境中的标志性雕塑,为世人熟知。

在城市雕塑中,占有最大数量的是装饰性雕塑,它们放置的地点主要在城市的公园、绿地、林荫道边、街心花园、商店门面,建筑群内以及小型广场和建筑墙面上。这些雕塑主要以欣赏性和趣味性为特点,没有任何主题内容,其作用是丰富城市景观,美化区域环境,充实人们的生活。在材料制作上有铜、石、金属、玻璃钢、木质和水泥,放置的地点也较随意,有一定的空间和绿地,能够展示雕塑的效果,形成良好观赏氛围,这样的地点都适合放置雕塑。在题材上可以采用动物、童话、神话、体育等较为广泛的内容。艺术手法可采用写实、抽象或夸张变形的,只要形式美,加工材料质量到位,都能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如国内外的户外、江滩等自然环境的装饰,人们进入布满雕塑的环境后,似如来到室外艺术博物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公共艺术,对环境有特殊的依赖性。一个城市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组给而成,还存在着复杂的经常变化的情况,构成城市环境的主体是建筑群、街道和绿地。所以作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城市雕塑必须适应于这个主体环境的特殊性。如果雕塑家设计的作品不符合已构成的环境,以自己的兴趣和主观意识进行随意设计,必然会做出脱离实际环境的造型,成为一件不成功的作品失去它的观赏价值。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这说明城市雕塑的设计是特定的环境创作,要求雕塑家在接受设计城市雕塑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对放置雕塑环境的特点,即朝向、人流、空间、噪音、周围的物境实地查看,分析雕塑放置的位置同观赏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准确地测定雕塑的尺度,使之更为合理,并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成为“二体性”,这样才能展示雕塑,作品的意境。另外应使雕塑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还要注意雕塑与基座之间的整体关系,雕塑基座的设计是雕塑与环境的连接点,是否处理得当,对整个雕塑的艺术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雕塑基座中,对于基座的材质、颜色、高度和造型都要同雕塑的本体,环境的主体相得益彰,这样才会给整个雕塑环境增色,取得完整、和谐的艺术效果。当然这一切要有雕塑家、建筑师根据雕塑和环境的特点做出最佳的选择。

美的事物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给人以亲和力,艺术品给人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语言,发挥着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作用。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时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赋予城市环境空间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质量。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新一轮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建筑风格日益多样,生活方式不断拓展,这些都为城市雕塑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要求。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城市雕塑艺术将走向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潘绍棠.景观雕塑[M].新疆科技卫士出版社,2008.

[2] 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J].雕塑,2005.

[3] 季峰.中国城市雕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新媒体下传统媒体如何坚守阵地 下一篇:内蒙古民间艺术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及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