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源于细节

时间:2022-06-22 02:09:41

精彩课堂源于细节

教学细节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一些细小的环节,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机智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细节,使教学充满精彩!

一、细节之美源于对学生学习的精心预设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用心打造。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有这样一道习题:

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再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1)∠1=42°,∠2=38°;

(2)∠1=80°,∠2=56°;

(3)∠1=27°,∠2=63°.

也许教师认为学生解决这样的题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于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让学生核对答案后,此题的教学便结束了。事实上,学生练习的正确率也的确很高,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真的没有问题?下课后,我随机找来五个学生进行简单的询问。

问题1:说说这三题的思路。结果有三个学生给出了这样的表述:(1)题的∠3=100°,100°是钝角,所以是钝角三角形;(2)题的∠3=44°,44°是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3)题的∠3=90°,90°是直角,所以是直角三角形。由于本题要先算出∠3的度数,再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所以,上述三个学生在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时只将注意点放在算出的第三个角上,导致(2)题判断错误。

问题2:∠1=50°,∠2=91°,先算出∠3的度数,然后判断是什么三角形。五个学生都很快算出∠3=39°。但有两个学生判断这是锐角三角形,看来这两个学生仍然受到了先算出∠3度数的干扰,并由此做出了错误判断。[注:在问完问题1后,我没有给予任何评价,而是直接问了问题(2)]

二、细节之美生于对偶发信息的有效捕捉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对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以实现有效生成,展现细节之美。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上课了。孩子们齐唰唰地坐好了,突然,一个小男孩胆怯地举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哈哈……”底下一阵哄笑,这时老师轻轻打了个手势,小男孩则红着脸冲出课堂,一会儿就回来了。老师说:“1分钟就解决了?可真快!那你知道1分钟,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吗?”这时,同学们都开始讨论起来,经过一系列紧急的交换、讨论,各人都愣住了,原来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啊,从而“要好好珍惜时间”的想法便牢牢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在这里老师这1分钟的“期待”,不光化解了小男孩的难堪处境,还让孩子们感知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老师的一个“期待”,在掩护小男孩自尊的同时,也深深地教会了大家要珍惜时间。当“意外”出现时,老师没有简略处理,而以此为契机,奇妙引导,于“惯常”处拓开一片新天地,适时地捕捉到了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并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因意外而精致。

三、细节之美显于对学生练习的有效处理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对学生练习的细节处理,直接决定练习的实际效果。

例如:“水果店有苹果24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千克?”在评讲此题时,我没有停留在学生是否会解此题的层面上,而是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根据条件展开联想,不急于解决本题目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水果店有苹果24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展开联想,让学生思考:谁是一倍数,谁是3倍数,并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继续追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还能想到:两种水果一共可以看作4份;梨比苹果多2份;如果已知苹果的重量,就可以根据“苹果×3”求出梨的重量,根据“苹果×(3+1)”求两种水果的重量;根据“苹果×(3-1)”求两种水果相差的重量;如果知道梨的重量,就可以根据“梨÷3”求出苹果的重量,继而根据苹果的重量求出两种水果的重量和两种水果相差的重量;如果已知两种水果的和,可以根据“水果的和÷(3+1)”求出苹果的重量,继而根据苹果的重量求出梨的重量和两种水果相差的重量等等,即只要已知这4个量中的一个量,就能求得其他的3个量。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已有信息,促使他们把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这时候再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那学生就很轻松了,即使条件问题再变化,他们都能应对自如。

作者单位:溧阳市东升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激励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利用学案导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