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兴港中心村富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时间:2022-06-21 11:02:20

灌南县兴港中心村位于灌河北岸,临近船舶工业园,化工产业园和临港大工业区。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铿锵节拍,兴港中心村高定位,抢先机,关注民生,想百姓之所想,做到人民的权利用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加强村级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富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一、灌南县兴港中心村富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第一,提升素质优化队伍,着力强化富民增收的“班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村党建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村党支部焕发出勃勃生机,保障了全村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贯彻实施。为增强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村党总支认真开展学华西、学吴仁宝“双学”活动,村两委班子的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清晰,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群众完全信得过的“主心骨”。针对合并村党员队伍成复杂、层次不齐的实际,党总支从“三抓三培养”着手,全面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三抓”就是抓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抓科技培训,提升党员的致富能力;抓党内民主,增强支部的整体合力。“三培养”就是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带富能力强的培养成党员村干部。同时,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并做好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积极开展做好事、献爱心、送温暖等各项活动,热心为民服务,真情排忧解难,形成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第二,放大优势壮实力,致力增厚富民增收的“底子”。建设新农村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对此,兴港中心村近几年来利用紧临化工园区,船舶工业园区的优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加快富民的步伐。依托临港产业园的发展优势,开发商业街,引发村民发展运输、餐饮、建筑以及为企业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利用商业街以及集体200余亩的土地发包、同时还利用100余亩的人工湖进行养殖等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建了蔬菜大棚、内陆养殖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加强与园区的互动共建双赢,积极推动农民进厂务工,使农民成为这些企业的长期合同工,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收入。

第三,调优结构显特色,努力找准富民增收的“路子”。市场经济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起色,有起色才有市场。一是围绕“大”字做文章,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利用三大园区所在地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百余家企业2万名产业工人的生活需要,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并由镇党委政府主动与企业联系,为农户落实销路。二是围绕“多”字抓调整,发展特色养殖。紧紧抓住畜牧业强劲发展势头,在生猪养殖上下功夫,发展规模养殖。三是围绕“股”字找模式,实现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种养经营新模式,有的农户以资金购买生猪入股,有的以劳动力入股,有的用土地入股,实行股份制经营,实现了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劳动力的不足,又使资金和土地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促进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第四,强化示范抓典型,倾力解开富民增收的“扣子”。一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通过树立农民致富典型,然后再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让他们用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实践经验引导农民,使其摆脱“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思想禁锢,从而形成“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使广大群众在创业路上学有榜样,超有标兵,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强培训,教育带动。利用紧邻园区的优势,按照厂方招工需求,实时的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联合县金陵职校、恒发驾校等4个培训单位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帮助其办理各种资格证书。召开村两委会议,宣传惠农政策,消除农民的疑虑,改变农民的传统的小农意识。邀请畜牧、农业专家举办生猪养殖技术、设施养殖大户栽培技术等现场培训,现场发放种养殖资料2000余本,使农民在技术上吃上定心丸,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种养观念。

二、灌南县兴港中心村富民增收的几点启示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农民增收才有突破。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解决了发展经济、促进增收这个市场经济新形势向广大农民提出的新课题。通过组织农民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创新了发展观念;大胆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开拓发展思路,树立了结构调整观;破除“小打小闹”思想,树立了规模经营观;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树立了加快发展观,使全村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第二,调整结构,选准产业,农民增收才有亮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事求是选准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兴港中心村因势导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的项目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服务业,坚持了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和非农业并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第三,规模经营,市场带动,农民增收才有起色。规模产生效益,效益促进发展,发展实现增收。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兴港中心村紧紧围绕服务三大园区大做文章,实现了规模效应。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企业与农户很好地联结起来,实现制种、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集约化经营之路。

第四,求真务实,示范带动,农民增收才有保证。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干部是关键。村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搞承包、当业主、入股份,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农民增收的“指导员”;村主要干部带头搞种养,均起到很好示范引导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领航员”;同时,他们真心实意帮农民换脑子、找路子、筹款子,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信息技术服务,成为农民增收的“服务员”。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统计局)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