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点功夫在偏锋上

时间:2022-06-21 06:10:58

用点功夫在偏锋上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所有老师的愿望,因此我们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把精力用在授课上,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要想上好课,却应学会剑走偏锋,把功夫用点在课外,比如语文课!

一、早读是课堂的加油站

早读在一天的安排上选择在学生精神最振作、思维最活跃、记忆最牢固的时间段,是过程最完整、时间最长久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是课堂阵地的前哨和加油站,起到延续与补充课堂的功能,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

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完全地发挥早读的功能,就我们学校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毕业班状况。毕业班的特殊情况以及学校针对毕业班而制定的考核和评估制度的特殊,促使毕业班的语、数、外科任老师甚至班主任为自己业务而力求占用早读的时间,早读变成了辅导、复习、巩固等课外课,失去了早读的真正意义。2、非毕业班状况。非毕业班每天的早读只是课堂有人看管,而对学生所读的内容,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多是听之任之,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每天所读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我们老师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计划。学生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唱念,造成学生心不在焉,对早读产生厌烦情绪和抵制心理。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就要求我们教师们更新观念,改变早读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重新审视,明晰早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首先树立开放意识,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现开放式教学,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还学生更大的飞翔空间。向学生灌输、利用早读来识记名言名句,背诵美文佳作,博览文学巨著,语言功底、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能力也逐渐形成,才能厚积薄发,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结合每学期课本编排的体例与培养训练的目标、要求,把早读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既可改变早读的单调与枯燥,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掌握文体特点。

到位的、恰当的早读为课堂铺设了坚实的基础,减轻了课堂消化的压力。

二、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催化剂

在课堂中多开展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新课程提出:“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可以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同桌商量、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辨别、判断,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这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促进;也可以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画,因为画能表现学生生活,反应孩子的思想。通过读读课文,作画和添画,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故事,让学生通过《成语故事》搜集有关成语的故事讲述,课堂就成了展示他们讲故事的舞台,学生不仅理解了成语,还学到了其他的成语故事,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还可以编排课本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意图。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帮助学生不断的地创造新的自我。让每一篇课文都成为一部绝妙的课本剧,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分角色表演,经过积极的排练,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学得既轻松又扎实;更可以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介绍科学常识的课文,可以通过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求科学,获取知识。

课堂上用点功夫开展实践活动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单纯的授课有明显的效果。

三、阅读是课堂的关键点

阅读就是把静态的书面文字,用声音和思维动起来,通过反复多遍地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多次接触,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坚持课前阅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勇于疑和问。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不忘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给点时间让学生学会阅读,绝对比纯粹的授课效果要理想得多。

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组织教学,课前、课后、课外的相关活动就是在为课堂授课做准备,用点工夫在刀的偏锋上,你将会更有把握在苍莽的原野上开辟出一块让学生能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

【作者单位: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房、霾、股”:骂声里的民意向背 下一篇:优化中实践 实践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