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重视做人的培养

时间:2022-06-21 02:53:27

如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重视做人的培养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了解学生就业愿望和心态,针对学生实情,积极加以引导,并重视对毕业生的做人培养,让这门课程不仅对当前就业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且也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指导 做人培养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正如数学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在面临结束学习生涯,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十分重要。

一、了解学生就业愿望和心态

目前高职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主要表现为:单位福利待遇好,工作5天有双休,不加班,最好能够包吃包住等;有的对就业具有忧虑和恐惧,有的又消极自卑、缺乏自信心;有的害怕艰不苦,盲目追求享受;有的盲目攀比、随波逐流,缺乏个人主见;有的又过分依赖学校、父母等。总之,看重了待遇而忽视了成长环境。

二、针对学生实情,积极加以引导

针对高职毕业生对待就业的愿望和心态,任课老师利用《就业指导》课加以积极的引导。

首先,给毕业生讲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分析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毕业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在给学生介绍今年就业形势时,也不能把这个“难度”过度放大,避免给毕业生传递一种压力感和焦虑感。

其次,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结合起来,采用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方式,将“先就业,再择业”的首次就业思路传递给学生。

最后,引导毕业生处理好首次就业中个人愿望、兴趣爱好、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放弃和选择,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利用《就业指导》课重视对毕业生的做人培养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毕业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能够顺利就业,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成长成才。因此,我将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对毕业生进行做人培养教育上。

(一)、帮助毕业生提高认识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老师教会学生运用比较法、自评法、他评法、心理测验法等,回答下面5个问题:

1、我是谁?

目的是发现自身优势 ,正视自身不足;

2、我想干什么?

目的是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克服盲目和迷茫。建议学生将思绪拉回到孩童时代,把自己童年最纯真的理想以及随着年龄增长想干的事,一件一件地记录下来,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找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3、我能干什么?

把确实能证明自己能力和可以开发的潜能一一列举出来,比如:自律能力;学习能力;自立自强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并按能力大小进行排序。

4、环境允许什么?

分析自己有可能借助的家庭、学校、单位、本市和国家环境。弄清自己可能获得的支持或存在的困难,并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5、我将是什么样子?

把自己向往的职业生活和职业目标列举出来,并按实现的阶段性进行排序。

(二)、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理

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心理调适等方法,针对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的现状,引导毕业生学会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如何选择,避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在就业岗位的选择时,应该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顺利地走向社会。

(三)、帮助毕业生规划职业生涯

现在的毕业生已经知道在求职中简历、求职信、各种证书的重要性,将主要精力放在准备精美的就业资料上,忽略了自我推销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单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比如在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分别为:新进员工――技术员――维修员/指导员――助理(工程师/管理师)――工程师/管理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师)等;新进员工――分组长――资深分组长――组长――副课长分组长――课长――主任等。帮助学生分析自己适合在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发展,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发展阶梯,到了单位会为之奋斗。

(四)、帮助毕业生成长成才

求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不仅是用人单位录用和不录用的结果,而且也了解到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对求职礼仪和技巧的训练;自我介绍时自信心、表达能力的锻炼;团队意识的增强、市场规范的了解等,不仅是对就业的具体指导,而且也是对今后事业发展的长远指导。

因此,通过《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而且还通过对学生进行做人的培养,让他们在职业中能够求成长、求发展、求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上一篇:浅谈驳回当事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