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时间:2022-06-21 01:47:59

内镜下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行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47例胃、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及患者的准备,术中配合术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毕送病检及交待患者注意事项等。结果:47例患者共切除病变54处,仅一例食管病变患者于术后半年复查胃镜发现食管新发病灶,再次行内镜黏膜切除术,随访至今无再发。其余46例均无异常。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疗效好,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02-02

随着内镜操作技术及治疗方法的进步,人们对微创治疗方法的认可和要求不断提高,适应范围从良肉扩展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因其高切除率,能为患者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1] 。 其具有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我院2007年?2010年共行EMR术47例,现将内镜下行EMR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7例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1.2岁。47例患者共发现54处病变,包括食管病变23处,胃病变27处,贲门病变4处。患者均在术前经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病灶均符合EMR适应症。

1.2 方法。配合术者进境后仔细观察病变全貌,包括顶端、周边及基底的情况。用针状刀在病变四周标记,然后向病变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一般2~4点,常规每点注射0.5~2.0ml,使病变部位呈丘状隆起并与固有肌层分离开,便于圈套器套住病变,保证不伤及肌层。充分的粘膜下注射可使病变完全抬举,同时也可避免穿孔并发症的发生[2]。切除前用0.4%靛胭脂染色,将专用钢丝圈套置于透明帽内沿,对准病变将其吸入透明帽内,协助术者慢慢收紧圈套,高频电切除病变。切除创面再次用靛胭脂染色,观察是否有病变残留,创面较大者用止血夹闭合。行EMR时,若非提起征阳性[3],即对病变黏膜下注射后,粘膜不能隆起,说明病变不能与固有肌层分离,表明病变组织已经浸润至粘膜肌层,不能采用EMR切除病变。

1.3 结果。切除54处病变,切除单个病变者40例,染色均无残留病变。其中13例术中创面渗血,明确出血点后用止血钳夹出血点后电凝止血,或用止血夹。23例术后创面较大,为促进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用止血夹夹闭创面。无一例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穿孔。随访一年以上者23例,两年以上者4例。复查内镜1~5次后全部形成瘢痕,未发现病变黏膜。仅1例食管病变患者于术后半年复查胃镜发现一处食管新发病灶,再次行EMR术。随访至今未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1) 器械及药物准备。 Fujinon EG590型胃镜,MAJ-296和MH-594透明帽,OlympusSD-7P-1圈套器,WILSON-COOK MEDICAL,NM-200L-0423黏膜下注射针,HX-610-090L钛夹,HX-110QR止血夹推送器,ERBE ICC-200电切电凝指数为50W,Olympus三抓钳,心电监护仪等。1:10000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盐酸丁溴东莨菪碱,地西泮,0.4%靛胭脂。(2) 心理护理 。 术前了解患者既往史,尤其是有无出血性疾病史[4],术前做好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心电图、血压等。因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引起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检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手术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对疾病、检查、治疗的负面影响。以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准备。手术当天禁食,术前给患者口服盐酸丁卡因胶浆10ml,以麻醉咽部和消除食管及胃内黏液气泡。术前15min肌注盐酸丁溴东莨菪碱和地西泮各10mg,有镇静、减少食管、胃蠕动作用。检查中患者取左侧卧位,嘱其有意识的从头至躯干及四肢逐渐放松,并通过腹式呼吸感觉规律而缓慢的呼吸节律[5],已使全身放松,减少不适。

2.2 术中配合。 为保证手术成功,术者及助手需配合默契,动作轻巧、熟练。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根据需要改变。连接好高频电切装置,遵医嘱切除之前用0.4%靛胭脂染色观察病变全貌,用针状刀在病变四周做标记,然后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局部注射,使病变部位呈丘状隆起并与固有肌层分离开,便于圈套器套住病变,并报告注射量。将专用钢丝圈套置于透明帽内沿,在内镜直视下张开或收紧圈套器,必要时协助固定镜子,对准病变将其吸入透明帽内,慢慢收紧圈套器,报告仪器指数,反复观察确保安全方可通电,高频电切除病变。手术操作过程中,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观察其对进镜、病变切除的反应,特别注意患者的主述及腹部情况[6].出现腹胀时,及时向患者解释发生的原因和缓解办法,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3 术后处置和护理 切除标本用三角钳将病变黏膜取出,装瓶固定送病检。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3~7d,禁食2~3d,如无腹痛及便血症状,可于48h后进流质饮食,72h后进无渣饮食1周.忌食粗纤维、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牛奶、豆类食品7d,以减少胃内气体,有利于病变部位切口愈合。生活要有规律,减少活动15-20d,保持情绪稳定[7].指导患者严格执行术后医嘱,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内镜检查并取活检,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内镜。

3 小结

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行EMR术的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扩展了微创治疗的范围。在内镜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医、护、患密切有效的配合对诊治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手术时间长,危险性大,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胆大心细,密切配合,精力高度集中,以避免操作不当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江华,金安琴,王伟等。内镜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5例.中华消化内镜,2011,28(1):36-37.

[2] 姚礼庆,周平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02-103.

[3] 蔡文智,姜泊,王志峰等。内镜下消化病微创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50-251.

[4] 孙盈盈,刘震雄,赵曙光等。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和疣状胃炎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5,20(3):33-35.

[5] 黄丽红,王晓琼。内镜下碘染色诊断Barrett食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护理学杂志,2007,22(7):31-32.

[6] 王芳芳,李丹丹,李荡等。内镜下大肠无蒂大息肉分片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护理学杂志,2008,23(19):29-30.

[7] 邹志荣。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肠息肉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6):436-437.

上一篇:口腔手术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篇: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