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下跪劝学”的教育不要也罢

时间:2022-06-21 12:25:43

“校长下跪劝学”的教育不要也罢

5月21日,湖南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副校长沈宏木看着学生们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脸上浮现出笑容,“那次以后,学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说的“那次”,是指5月2日学校发生的“校长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课间操时间,校长杨文军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5月22日《潇湘晨报》)

下跪,曾作为教育体罚的手段之一,估计不少过来人依然记忆深刻。但校长给学生下跪,却并不多见。更令人惊讶的是,下跪的校长似乎对此次“励志教育”的尝试很是满意,因为学生“学习认真了,也更懂事了”。但笔者要问,如此矮化尊严,向学生下跪的教育手段,科学吗?

动机良善,并不代表理念正确,更不代表教育方式科学。“校长下跪”的教育尝试,事实上更近似于一场苦情表演,它以精神苦肉计的方式,博取学生的某种触动甚至同情。

令人不解的是,校长下跪后,学生因此就变得“更懂事”了,而日常教育却为何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探索当下社会的人格土壤和尊严处境,其实不难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心理病变。校长下跪引发学生内心震动,与官员下基层遭遇感恩戴德,其实都滋生于同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就是在不平等环境下造成的人格卑微。

校长下跪为何引发学生内心震动?以学生的观念,校长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的“至高权力”。校长下跪低头,很容易让学生瞬间觉得这是莫大的宠幸,这与平日里老师们的苦口婆心相比,这样的“宠幸”更容易触动柔软的内心,并随即带来行动上的转变。

就人格尊严而言,校长、老师和学生理应是平等的,校长下跪不该充满励志色彩。教育,应该是用探知来鞭策学生,用文明来感化学生,即便是情感攻势,也应该是爱与关切,绝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训示,更不是“校长下跪”这样的精神苦肉计。

因此,由这出“校长下跪”的教育闹剧,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学校人格教育的缺失。“校长下跪”让学生带来的转变,不是感恩教育的结果,恰恰是人格教育缺失造成的后果。也许,学生确实变得懂事了,但这样的“懂事”,是用一种有缺陷的人格教育去治疗另一种人格缺陷,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得到的“好结果”也将是短暂的。

无论校长还是学生,教育与受教育都理应是平等而有尊严的。让孩子下跪的教育,传递的是畸形的价值理念;而校长下跪的教育,也是背弃尊严的行为。校长矮化尊严带来的触动和改变,实际上隐藏着的还是校长在学校的“高人一等”。

在人格教育健全的校园里,在平等和自由意识丰沛的土壤上,校长下跪这样的“励志教育”,获得的不应该是掌声,而应该是诧异和嘘声。当尊严成为教学的工具,也就意味着校长自身都不爱惜尊严,那又怎么会爱惜学生的尊严呢?

现代教育应该是讲求科学方法的教育,“校长下跪”这种教育苦肉计,并不能对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矮化尊严、博取感动和同情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激发的并不是“感恩”的心灵,而是“感恩戴德”的劣性。因此,如此的教育方式,不要也罢。

(责编 欧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时评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或者对别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观点?欢迎留言或投稿:。

上一篇:我身边的“小豆豆” 下一篇:《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