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制度

时间:2022-06-21 11:00:21

浅析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制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各方面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也逐年拉大。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已成为我国当前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且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税收既是弥补市场缺陷最为重要的政府调控工具,又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税收与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建议。

关键词:税收 收入分配差距 调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37-03

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民收入水平取得了不断提高。但根据各方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城乡间、地区间、不同行业间的居民收入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趋势。

1.1 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趋势不断拉大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特别是近十年来,这种差距正在加速扩大。

由表1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正在逐年扩大,这意味着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度逐渐加剧。我们注意到表中的数据并没有将社会福利等一些隐性收入计算在内,农村居民很难享有这些社会福利。如果把这些隐性收入计算在内,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同时从表中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表明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正在逐渐减少。通过比较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知,农民不但收入低,而且用于食品支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这也可以反映出城乡收入结构的严重性。

1.2 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趋势不断拉大

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各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正在逐年拉大,并且区域之间的差异也不断扩大。从表2可见,2005年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部的绝对差距为4566.38元,与西部的绝对差距为4591.71元,与东北部的绝对差距为4644.92元。而2009年,通过数据比较,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部的绝对差距为6586.1元,与西部的绝对差距为6739.74元,与东北部的绝对差距为6628.87元。

1.3 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差距趋势不断拉大

近几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成为我国居民整体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不同劳动者仅仅因为所在的行业不同,收入就可能相差几倍。由行业垄断所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具有合理性,而且长期来看会造成社会福利的重大损失。

由表3可知,总体上来说各个行业的城镇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由图3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金融保险、电气燃力、交通运输、采矿业等垄断性行业的城镇居民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而农林牧渔、批发零售等充分竞争的行业的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这也进一步拉大了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差距。由表3可以得出,农林牧渔业的城镇2009年人均工资比2003年的增长了1.37倍,而金融保险业则增长了2.91倍,尤其是在2009年,金融保险业的城镇人均收入更是高出了是农林牧渔业的3.16倍。导致这些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的最主要原因是行政及行政性垄断,这种不断加剧的行业收入差距不仅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会阻碍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2 现行税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税收制度,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现行税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之处,尤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 税制结构不合理

收入分配的调节与收入公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何种税制结构,不同的税制结构对此产生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差异。以直接税为主税制模式侧重于税收的社会公平,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以及校正市场经济的扭曲;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则侧重于居民收入,但不能有效及时地校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在我国,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比较大的是属于直接税的所得税和财产税及属于间接税的消费税。据研究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60%以上,流转税收入不超过总收入的20%的税制结构对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最佳的。但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流转税重、所得税轻、财产税相对缺失。

2.2 具体税种调节功能弱化

2.2.1 个人所得税

在收入的形成环节,对收入具有最直接调节作用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税可以最直接地改变个人可支配收入,而个人所得税的税基、税率是其实现收入调节的工具。个人所得税通过对高收入者多征税,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实现了缩小高低收入者的分配差距。

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一般为4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为8%。而201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所占比重仅为6.6%,这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而导致了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人群的调节力度远远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分配制度的改革,个人所得税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列问题,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发挥:(1)实行分类税制,难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2)扣除标准过于笼统,未考虑不同家庭的实际负担能力;(3)在设计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时未能及时考虑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现实状况以及我国地区差异导致工资差异的事实;(4)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不合理,税率结构在实际执行中难以实现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的政策目标。

2.2.2 消费税

在居民收入的使用环节,消费税是对其可支配收入具有间接调节作用的。若由不同的企业负担,就能调节企业的收入分配,从而间接地对个人收入起到分配调节作用。若由不同的消费者直接负担,则将直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因此,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税的征收可以降低高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从而降低其实际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

由于消费税仅对某些特殊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税,是非中性的,对收入分配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消费税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消费税不能直接改变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另一方面消费税是通过转嫁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若该税负不易转嫁,其调控作用也难以发挥。

2.2.3 财产税

在财产的转让环节,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的是遗产税和赠予税。一方面对于财产的受赠人或继承人来说,如果大笔财富全部留给受赠人或继承人会造成社会财富新的集中,而遗产税和赠予税的征收是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有利于减少因财产转移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对于财产所有者来说,个人所得税不能将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都包括进来,遗产税和赠予税的开征是对个人所得的全方位调节可以弥补个人所得税的不足。

2.3税收征管能力与水平落后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税收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对纳税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我国纳税人自主纳税的意识仍不够强,导致纳税人在取得收入时未能主动申报纳税,从而使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不够规范,不够全面,使得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居民的隐性化及多元化的收入,导致一些收入多的人却少缴税。(2)一些税务征管人员业务素质缺乏,不善于综合运用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仅凭感觉和经验办事,随意简化税收征管手续,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大大打击了纳税人自主纳税的意识。(3)现行税收征管对偷逃税者的惩罚力度不够,出现了以权代法、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致使部分纳税人感到“违法取得的价值”大于“被处罚的代价”,继而铤而走险,偷税避税。

3 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对策

3.1 优化税制结构

解决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必须首先从优化税制结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调节力度。在寻求优化税制结构的对策时,不能一味地依靠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最直接有效的所得税,而是应建立一个各个税种能全面协调配合的税收调控体系。根据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和税收征管水平,选择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的税制结构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因此,在居民收入的各个环节都设立相应税种加以调节,如在居民收入的形成环节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使用环节征收消费税,对拥有的财产征收财产税,最后在财产的转让环节征收遗产税和赠予税,这样既可以保证财政收入来源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又可以更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

3.2 改革具体税种

3.2.1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这种税制不仅缺乏弹性,还加大的征收成本,而世界上普遍被采用的是综合税制或是混合税制。基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状况,个人所得税应采用综合税制为主,分类税制为辅的课税模式。对于劳动报酬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采用综合征收,而对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所得进行分项征收。这种税制模式不仅能更好的调节居民的收入分配,还能解决税收征管中的税源流失问题及有利于税收公平的实现。其次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该注重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因此在税率及级距的具体设计上应本着减少级距,适当降低边际税率的原则。

3.2.2 消费税的改革

居民收入的消费环节中,消费税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我国消费税是一种间接税,间接作用于个人消费,调节的目的具有不明确性、作用有局限性,与西方国家的直接消费税作用截然相反。我国通过将消费税改为针对个人各种类型的高消费直接征税以加强对消费税的调节作用。此外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消费行为的多变性,及时调整消费税税目和税率,做到与时俱进、增减适度。

3.2.3 财产税的改革

财产税因其独特的财政收入功能和调节财富分配功能,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亲睐。但我国现行的财产税主要用于居民收入的积累环节,而在居民收入和财富的转让环节,缺失遗产税和赠与税。征收遗产税,对于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有一定的意义。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开征总遗产税制,即对遗产总额进行课税,同时遗产税的税率设计必须体现向富人征税的原则。同时为了防止财产所有人生前利用赠与的方式以逃避死后应纳的遗产税,应遗产税税与赠与税联系在一起设立和征收。

3.3 强化税收征管

征收管理能力越强,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就越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要改进目前落后的征管状况,建立与我国税收制度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系。

3.3.1 建立统一的个人收入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具有多渠道,多种类特征的趋势,而对于个人收入征税,首要任务就是应确定该种收入的类型与数量。税务机关如果不能全面掌握居民的收入渠道和收入种类,就难以准确对其征收所得税。因此,建立统一的个人收入管理系统,能涵盖纳税人的所有各种收入。这样税务机关就能准确区分居民的各项收入并对其征税。

3.3.2 建立统一的纳税识别号

在我国,只有当纳税人在地区税务局进行登记时,才会得到一个地区税务登记号码,并据此建立文件档案。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立全国性的税务登记号码,并运用计算机对纳税人的信息资料进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因此,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可根据个人身份证号码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纳税人识别号,并在涉税事务中强制使用。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纳税人识别号后,可以通过全国税务机关的信息网络,归纳汇总某个人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收入,这种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码系统,能够充分降低税收成本,尤其是对流动性较强的纳税个人或者企业进行有效监管,避免由于管辖地域不同而出现的税收征收管理断档、纳税记录不完善等损害税收效率的现象。

3.3.3 加强税收司法保障

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的司法保障,注重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通过保障征纳双方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可以使征纳双方更有效率地进行税收缴纳和征收工作,这样不仅能使税收征纳成本降低,还能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税收司法保障比较匮乏,阻碍了税收征管的顺利进行。此外,我国应对非法逃避税款的行为加重处罚,这样不仅能确保税收行为的严肃性,更能督促纳税人自主纳税。

参考文献:

[1] 魏丽红.促进收入分配公正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 张忠友.利益和谐取向下的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刘丽坚,姚元.论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J].税务研究,2008,9(25).

[4] 孙玉栋.论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基于主体税制的税收政策视角[J].财贸经济,2009,5(46).

[5] 张兴龙.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

上一篇: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下一篇:由国内外企业科技信息服务研究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