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初中文言文教活探析

时间:2022-06-21 10:09:58

如何把初中文言文教活探析

初中文言文是语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是帮助学生们找到一把开启中国古代文化之门的钥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直接了解和感受先人的智慧,认知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但是文言文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表现在教学方式不够“活”,使得部分学生和教师对中学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产生了怀疑,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围绕着怎样把初中文言文教活,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强化文言文学习时的诵读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刚刚起步,不能急于求成,要先立足于帮助学生打好文言文基础。诵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帮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文章的特色。

1. 找“乐”让学生朗读

朗读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文字语言,朗读能使学生和文言文直接沟通起来。为此,教师要善于找“乐”让学生朗读。叙事性强、情节起伏的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在玩中朗读;抒情性强、文句绮丽的文言文可以配乐在音乐声中朗读。这样,朗读在发挥教“活”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做到活上加“活”。

2. 指“路”让学生熟读

熟读是指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重眼到、口到、心到,“文章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说了熟读的重要。在熟读时,我给学生指出思路,让学生从文言文的声律气韵入手,通过熟读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让学生在熟读中辨别说话人不同的语气,体会文言文化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而剖析文章深层意义,学生感受很深。

3. 授“法”让学生背诵

背诵是“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文言文背诵需要一个不断背诵的过程。组织背诵时,我不是放任学生随意的背,而是授“法”让学生背诵。如在让学生背诵《送东阳马生序》时,我注意同时抓住精彩的句子点评,抓住文章的特色随机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同时,背诵时注意文章关键词句的提醒,注意给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求学之难,这样可以有效地把文言文教活。

二、注重文言文学习前的铺垫

理解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子是理解文章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学时应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生字词、一词多义、成语等的学习,做好文言文学习前的铺垫,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和语言环境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在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以下方式的运用。

1. 横向联系比较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文言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知新”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加强横向联系比较。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螟,晦明变化”时,启发学生思考和《与朱元思书》中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光线变化,各有什么作用。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到景随情易,情由景生。

2. 激发学生想象

文言文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美,才能把文言文教活。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请学生闭上眼睛“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让学生想象“天山共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混乱世俗的厌弃,更好地把文言文教活。

3. 设例补充论证

初中文言文中的政论文表现了古代哲人的智慧,这些文章论证严密,语言简练,结构,‘谨,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较难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白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有利于把文言文教“活”。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时,先介绍孟子的哲学思想“仁义礼智信”,进而找到课文中表现孟子这个主张的句子,再分析课文。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则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渗入文言文学习后的感悟

感悟是―个感觉与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活动。文言文无论从立意、写法还是语言风格上都有许多可圈点之处。在教学文言文时就人物、事件、语言、背景等提出思考的问题,学生体会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教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学了一篇文言文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形诸笔端,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如学习了选自《列子》的《愚公移山》后。可以要求学生就文中愚公的形象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认为愚公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将近九十岁了还去挖山本来就很傻,还叫子孙吃这样的苦头,绕开山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有的学生则认为这篇寓言要说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愚公不愚,因为他懂得这个道理并且把它付诸实践,他不怕困难坚持挖山不止,如果绕道或搬家,就是屈服自然的表现。通过交流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重新塑造和描绘文学形象,而且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通过感悟将学生的思维导入更深更远的境界,有利于学生活学文言文。

把初中文言文教活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多加思考,勤于探索,努力实践,我们就会探索到更多的有效途径,将初中文言文教活,让学生学活,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化建中学

上一篇:浅谈后进生阅读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