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运会辟新路回归体育本质

时间:2022-06-21 09:32:22

深圳大运会辟新路回归体育本质

大牌运动员人数骤减着力推广陌生项目

相比于十年前的北京大运会,本届深圳大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学生味”更足。相比上世纪的大运会,如今的大运会早已告别了“小奥运”时代,更多的回归到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友谊的创办宗旨。而对于体育民众来说,这样的运动盛会对培养青年民众的体育热情,比奥运会更加有意义。

体育名校成大运骨干

同样是作为东道主承办大运会,与2001年北京大运会相比,这次的深圳大运会中国的参赛名单星光黯淡了许多。10年前的北京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几乎全以国字号选手出征,刘翔、姚明、张怡宁等国家队主力悉数出战,不仅金牌总数第一,而且金牌总数与金牌榜排名第二至第四名的美国、俄罗斯、日本3个代表团的金牌总数之和基本持平。

而本届大运会,在505名运动员中,除射击队的庞伟、跳水队的陈若琳、林跃、秦凯等七名奥运会冠军外,其他的项目都称不上豪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成了主力。

本届大运会,共有110所高校为中国代表团输送了运动员,其中,传统高校占了大多数,最具代表性的依旧在大球项目。

中国大运会男足队以北京理工大学为班底,这支已参加了五年中甲联赛的学生军,一直扛着中国大学生足球的大旗。主教练金志扬曾带领这支队伍参加了2003年的大邱大运会和2005年的伊兹密尔大运会。六年后,北理工队卷土重来,当年的队长袁微已是北理工的博士、球队的助理教练。除此之外,复旦大学的排球队、北京师范大学的女足队以及广东工业大学的男篮队都成为了本届大运会的主力军。

看淡首金推广陌生项目

中国代表团向来看重首金,从二十年前的北京亚运,以及北京大运会,直到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以及去年的广州亚运,“首金”被附上了更多的特殊色彩。东道主利用赛程安排的手段赢得首金也是规则允许的,但是这次大运会的首金深圳并没有安排到中国的强势项目上,而是安排在中国队基本无缘奖牌的公开水域比赛中产生。

往年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组委会在首金的安排上都相当刻意。例如北京奥运会,首金预计在女子10米气步枪和女子举重中产生,而中国选手在这两个项目都有冲金实力。这样的安排就是为夺取首金设立双保险。广州亚运会时,组委会编排的赛程中,首金是在武术的男子长拳或女子10米气步枪两个项目中产生,而这两个项目也都是中国代表团的优势项目。

对此,组委会表示,大运会的性质与奥运会、亚运会并不相同。大运会作为一个世界大学生欢聚的平台,更看重的是大家的参与性。同时,中国在逐渐成为体育大国,甚至强国的情况下,对于体育发展的理念也正在改变,金牌已逐渐不再是中国代表团惟一追求的目标。因此,深圳大运会组委会将首金设置在新增项目、中国代表团并无多少夺金希望的公开水域项目上,也是在与全世界大学生运动员分享快乐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引向公开水域这个陌生的项目,对于推广这项运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最终,本届大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于8月13日上午09时58分正式产生,来自意大利的选手鲁菲尼以1小时58分的总时间获得公开水域的冠军。

大运会交流重于夺金

在两年前的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排在俄罗斯之后,获得金牌榜第二名。这也说明中国代表团绝对有能力在本届大运会冲击金牌榜第一。但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杨立国透露,本届大运会没有向任何一支运动队提出夺取金牌的具体目标。什么比金牌更重要?杨立国给出了答案:“交流!”

早在2005年开始,教育部就已经取代体育总局开始掌管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组建工作,教育部的要求是保15争10。不过最初的教育部组队也力求保证成绩,中国队参加的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望夺金的,例如跳水、击剑、跆拳道,将重点给以保证,选派体教结合拥有学籍的高水平运动员;另一类是无望夺金项目,通过在全国高校选拔产生参赛者,这部分是没有专业运动员背景的普通大学生,主要目的是锻炼队伍。此后,经过近几年的逐步发展,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学生所占的比例才逐年上升。

早期以高水平竞技为主旨

从严格意义来说,195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大运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届大运会。大运会举办时期世界正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分庭抗礼,谁也不愿输给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性体育盛会除了奥运会就要数大运会了,大运会就成为了强者之间的竞技场。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现两次对奥运会的抵制,但这个时期的大运会美苏不但均准时到场,两大阵营上都派出了国家队级别的选手,苏美很长一段时期包揽了金牌榜前两位,1983年大运会苏联58金、美国12金,1985年苏联42金、美国23金,1987年美国27金、苏联23金,这都使得这个时期也成为了大运会运动成绩的鼎盛期,参赛阵容也是群星闪耀。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历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共打破了18项田径和游泳世界纪录,这些含金量十足的纪录都是发生在过去时。1961年索非亚第二届大运会上,来自前苏联的运动员布鲁梅尔跳高成绩为2.25米,普雷斯女子铁饼为58.06米,都打破了世界纪录,从而开启了大运会涌现世界纪录的序幕。1985年神户大运会,前苏联选手伊戈尔・帕克林打破男子跳高纪录,美国人马特・比昂迪缔造男子100米自由泳新纪录。而神户大运会之后,大运会历史上田径和游泳这两个大项再也没有涌现出一项新世界纪录。1999年大运会,更是未打破一项世界纪录,仅刷新了10项大运会纪录,而在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上,共打破了两项射箭世界纪录,2003年大邱大运会也是打破了两项射箭世界纪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会再现世界纪录越来越难,田径和游泳再现世界纪录更是奢望。毫无疑问,大运会以高水平竞技为主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早期大运会上,不但好成绩频频出现,相辅相成的是,这个舞台上也是星光熠熠。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在1999年7月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曾在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组织的比赛中收获金银牌的优秀大学生选手,总共夺得了80枚金牌、84枚银牌和62枚铜牌。像迈克尔・约翰逊参加了德国杜伊斯堡大运会并夺得金牌、迈克・鲍威尔在萨格勒布大运会上就拿到过跳远项目的冠军,击剑运动员乔万纳・特里利尼在杜伊斯堡大运会就获得个人花剑铜牌和团体金牌,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出战奥运会的她同样斩获双金。别忘了体操王子谢尔博,在1991年的大运会上他同样曾在一天内夺得三金,而1992年美国男篮梦之队征战巴塞罗那之前,NBA的巨星们也早已经历过大运会的洗礼了,伯德、巴克利、马龙都参加过大运会。

90年代转型成纯粹大学生

大运会曾风光一时,但九十年代后期,大运会的竞技水准也每况愈下,“小奥运”的光环也渐渐暗淡下来。

尽管大运会就规模而言依然够大,像上届贝尔格莱德大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达170个之多,有一万名选手参加比赛,从规模上比较仅逊于奥运会。然而人多不一定力量大,1999年大运会就未打破一项世界纪录,近10年来这种情况变得寻常化,实事求是地说,“小奥运”已风光不在,经过转型的“阵痛”后,这项赛事成为了由更多纯粹大学生参与的青春盛会。

造成世界大运会“转型”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从群星云集到少有高手参赛,从好成绩层出不穷到创纪录难得一见,究其原因,除了冷战结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不需再用大运会这个平台较劲,更重要的是,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竞技体育不断受到职业化、商业化大潮的强烈冲击有关。也许这么说有些笼统,实际上环顾世界体坛,就不难看出各国体育精英都将精力集中于奥运会,以及各单项运动项目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等重要职业赛事上,毕竟获得奥运冠军和世锦赛或世界杯冠军,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对个人荣誉都是至高无上的提升,反之,夺取大运会金牌没有国际积分,收入也寥寥无几,吸引力自然打了不少折扣,前不久大运会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被曝光后,陈一冰直言道:“他根本不算世界冠军,只有三大赛事中夺冠才能算是世界冠军。”陈一冰的言语可能引起争议,但对世界冠军的定义也不无道理。

在体育高度职业化的今天,一些顶尖运动员在职业体育和没有出场费的大运会之间,注定要选择前者。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单项国际比赛举办的时间与大运会相近甚至直接冲突,这令高水平选手只能放弃大运会,例如深圳大运会举办期间,也是羽毛球世锦赛激战正酣之时,而大运会刚刚结束就要迎来田径世锦赛和美网,林丹、王仪涵、刘翔、李娜即使拥有大学生身份也会放弃分量不重的大运会。在当今体育遍地职业化的大气候下,大运会难以再成为职业顶尖选手你争我夺的舞台,但这里不缺乏英雄,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这里成名,就像2005年大运会一战成名的胡凯,作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招生,他的成名成为了大学生的骄傲。

大运会宗旨和理念的回归

是运动会就应有竞争性,只不过大运会的竞技主旨遭遇淡化,随着参加这项赛事的选手更多是大学生选手,这使得大运会与职业和金钱渐行渐远。诚然,这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所不符,可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大运会竞技色彩的淡化恰恰预示着大运会举办宗旨和理念的回归,要知道,大运会创办伊始就是希望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为年轻的大学生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友谊的舞台。如今,这项赛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后如今与创办的初衷越来越近。

拿本届深圳大运会为例,为了能给更多的大学生报名参赛的机会,深圳大运会的报名截止时间是在开赛前一个月,即7月12日才截止。这刚好是国外不少大学完成了本科录取的时间点,于是不少刚注册成为大学生的大一新生,也有了参赛的机会。不少代表团在8月还来为队员补充报名。本来在截止报名后,组委会完全可以拒绝受理,但考虑到了让更多的学生能享受这次盛会,组委会都尽可能接纳了他们的报名。按照报名规则,只要是所在国公民,并且年龄在18岁至28岁之间的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不超过2年的毕业生,都有资格报名参加大运会,这种取消门槛的做法,无疑是让所有有梦想的大学生都有圆梦的机会。

此外,本届大运会开幕式更像是大学生的派对,预留了12000个位置给运动员和官员,这也意味着所有报名参加本届运动会的运动员,都能亲临现场享受开幕式盛宴。除了淡化首金,中国军团还淡化成绩,与10年前北京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几乎全以国字号选手出征不同,本届大运会有90%的选手是普通大学生,其实不只是中国代表团,整个大运会都让赛场成为大学生交流的平台。

一年之后就是伦敦奥运会,放在从前各代表团都会将大运会当做奥运会练兵场,然而不管是本次大赛的组织安排、中国代表团的目标改变、以及整个世界对大运会的思维转变,都让这项赛事不再“唯金牌论”,而是充分体现了“欢聚”这一更切合大运会的主题。

大运会更能体现综合体育实力

在发达国家,教体结合早已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全民体育参与的有效途径。

例如NBA、NFL的球员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大学体育联盟输出来的,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完善的大学体育培养体系和大学体育参与度。相比奥运会,回归纯粹的大运会其实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对于中国来讲,大运会也能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

其实中国也已走过近20年的教体结合探索之路,但是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体而优则学”,有了运动成绩后在学校挂名,混个文凭,因为没学到什么知识,往往不被社会接受。

“不可否认,直到现在,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的成员仍形形。”大体协副主席王钢表示,在转轨时,体制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面对一些挑战。“不过我们相信,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从长远来看,总有一天,我们的运动员会回归到在首先完成基本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再成为一个有运动专长的人。”

提升大学体育文化氛围

中国的大学对体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正在加深认识,但总体来说,体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仍处在从属地位。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在国外很多大学,体育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识。”

牛津与剑桥的赛艇对抗、哈佛与耶鲁的美式橄榄球比赛,这些对抗不是为舆论炒作提供素材,而是这几所知名大学培养学生自信心、凝聚力的手段。前些年,中国部分高校之间各种比赛盛行,但很多对抗赛都虎头蛇尾,这是因为一些高校过于看重炒作的效果,忽视了这种大学生体育赛事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建设。

很多美国人在工作多年之后仍在关心自己母校运动队的发展状况,很多美国大学也以学校运动队的比赛和活动为载体,建立起牢固的校友关系网。可以看出,体育往往成为一所大学文化内涵的核心元素之一,体育运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重在参与,培养他们机会平等的意识和勇于实践、探索的品质,同时,体育运动又有着明显的竞争特征。 国外很多高校都尽可能为学生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创造条件,章新胜说:“现在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参加体育运动,他又怎么去应对全球竞争的挑战?”不过,在面对竞争的同时,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从运动员学生再到学生运动员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体操冠军张尚武?尽管他已经去了陈光标那儿上班,但还是有必要把他重新拿出来说事儿。

没错,张尚武拿到的体操世界冠军恰好就是10年前在北京举办的大运会上所得。然而,他那时真是一名大学生吗?据张尚武自己爆料,当时去参加大运会的时候自己根本不是学生,只是简单地填了一张表,就摇身一变,成为北京体育学院大一学生。退役后,一心想上学的张尚武还因此找上北京体育学院,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入学。

10年之前,相信还有人和张尚武有着一样的境遇。填张表,挂个名,就成了学生。只不过他们后来的走向不一样,有的人功成名就,退役后可以真的进入大学“充电”,而有的人没混出名气,退役后只能面对一片迷茫的人生。这些“运动员学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训练场,只是结局各不相同。

10年之后,中国体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国队可以在奥运会上骄傲地把美国队甩在后面时,人们对于金牌的渴望与追求早已不是那么迫切。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在考虑运动员“成材”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他们的“育人”,体教结合这4个字已经引起更多的运动队和高校的重视。于是,在深圳大运会上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学生运动员”。

“运动员学生”和“学生运动员”,变化的只是两个名词顺序,但意义却截然不同。“学生运动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运动员只是其特长的一个延伸。一名“学生运动员”应该和普通学生有着一样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规划,但运动员的特长却使他有着比常人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选择。当然,这也意味着他必须比普通学生更加自律,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自我约束地去进行训练。

来自北京大学的田径运动员王惠琴就是学生运动员的一个代表,她在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时说:“我们有的时候上午有课,训练就安排在下午;如果下午有课,训练就安排在上午;如果碰到课业比较重的时候,周一到周五都会有课,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保证学习,将训练安排在周末进行。”

从“运动员学生”到“学生运动员”,这是中国体育在长期举国体制之后所探寻的一条体教结合的新道路。尽管这条新道路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就像整个国家的改革一样,总要慢慢地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国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成绩下滑,丢金失银,但奥运会上我们已经足够证明了自己,至于大运会,就让我们的“学生运动员”们放手“玩”去吧。

从这一点上来说,张尚武们应该会很羡慕王惠琴们吧。

(人民日报)

上一篇:卡马乔:中国足球的“救世主”还是“吸金客” 下一篇:卡马乔上任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