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时间:2022-06-21 08:49:31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为了适应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目前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但是学生的基础不一、理解能力不一、学习的积极性不一,任课老师对本课程的教学水平不一、教学经验不一,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相差悬殊,学生参加各种取证的取证率不高。为此,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应该深入探索的课题。如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搞好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

一、紧跟市场变化及取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电脑在各行各业应用十分广泛,学生希望学到与市场紧密结合并且能够取证的内容,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才不会浪费时间与精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紧跟市场和取证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过时的Office或Windows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法用,所以新内容或升级的版本应该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如CAD建筑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lDRAW平面设计、3D STUDIO MAX二维图像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

二、制定课程改革方案

改革后的主要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潜能和认知结构,对所学内容自主选择,完全不受传统教学的“一刀切”约束。在计算机教室里,多媒体控制台可以进行窗口广播辅导、个别演示、分组演播等个性化教学,加上教师自己制作的视频辅助教学课件,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的调控和指导,随时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有效地保证同步教学中分层施教的教学进程。

2.案例驱动,工学一体。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检验教学方法是否优化的重要条件,是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高度统一。《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强调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将授课环境安排在机房更科学、合理。学生可以边学边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工学一体。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一般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所以传统的教学法对于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新的计算机课程来说是不适应的。为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在教学中结合调研及当前社会,设置学生喜闻乐见,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进行考试改革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重在教室和实训室考试;考试形式常用“理论”和“实作”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在现在“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技工荒”,月薪三千难寻一个“数控技师”;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

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1.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1)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分层测试

在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定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目标,逐步推进,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阶段性目标。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

2.改革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夯实基础。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以实战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竞赛促学。

举行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推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传帮带方式考核。

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在各个班内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学生,参与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工作。大胆采用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再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合格并有责任心者留用,作为老师的助手,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5)技能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中心,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断改革。

上一篇:探讨EDA教改中高职教育特点的体现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