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卫生记者,都是有营业执照的专业医生”

时间:2022-06-21 04:25:48

“我们的卫生记者,都是有营业执照的专业医生”

采访《华盛顿邮报》前,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一个由媒体老总们组成的新闻代表团到《华盛顿邮报》参观访问,刚座谈20分钟,该报负责人起身送客,因为他还有其他要务需要处理。这时,在国内惯于迎来送往的老总们面面相觑,他们谁也不曾想到《华盛顿邮报》会如此无礼和牛气。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和编辑的确牛气,他们把时间看得与金钱一样贵重。他们会客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因为手头的事情很多,亟待处理。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如果你的报纸在新闻报道方面落在后面,或在工作中不动脑子,不用心思,记者编辑随时可能被裁员下岗。

我是《华盛顿邮报》的老读者,对《华盛顿邮报》有一种特殊感情。1991年1月刚到美国没几天,就爆发了第一次海湾战争。我当时住的地方没有有线电视,也没有互联网,每天了解伊拉克战况的进展主要靠报纸。每天晚上11:30,我就同许多外国记者一起,等候在《华盛顿邮报》大门口,报纸印刷出来后,马上购买一份回去阅读并撰写稿子。《华盛顿邮报》是我当时了解美国国内外最新动向的主要工具。

最近,我向《华盛顿邮报》提出了访问要求。要求很快被同意了,接待我们的是该报外事编辑(相当于国际部主任)戴维•霍夫曼。

霍夫曼先生年约40多岁,曾常驻过俄罗斯,离任回国后出版过一本有关俄罗斯的书。我们寒暄一番落座后,霍夫曼就开诚布公地对我们说,他今天下午只能接待我们40分钟,有什么问题就抓紧问。霍夫曼的“安民告示”体现出美国人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效率,不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时坐下来可以天南海北闲聊一个下午。

以下就是这次访谈的内容:问: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华盛顿邮报》的情况?你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是《纽约时报》?

答:《华盛顿邮报》有650名编辑和记者,在全国有6个办事处,在首都地区各县有11个记者站,每个记者站有5~10名新闻从业人员。《华盛顿邮报》平时每天发行量70万份,星期天增加到100万份,报纸比平时增加不少版面,里面有许多商业广告和降价的礼券。

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垄断了华盛顿地区,我们没有竞争对手,该地区的主要广告业务全部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但从新闻角度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好几个,比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其他一些中型报纸,如《芝加哥论坛报》、《波士顿环球》、《迈阿密先驱》等。我们还与网络进行激烈竞争。

问:你们如何使《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与其他主流报纸不同?

答:我们强调深度报道。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为止,《华盛顿邮报》一直是华盛顿地区的主要新闻传送带。由于现在的新闻传播速度特别快,而且是滚动式的,《华盛顿邮报》每天只出版一次,不再是传播新闻的主要渠道。大多数人每天早晨看报前,已从网络上和有线电视上看到新闻。所以我们报纸在报道新闻时,一定要有深度,要增加新闻的附加值,一定要挖掘网络上没有的新闻,我们的工作量比过去增加了许多。

《华盛顿邮报》平时35美分一份报,这个费用只够发行成本,还不包括印刷和纸张成本,也不包括新闻采访报道的成本。所以《华盛顿邮报》必须通过广告来养活自己。许多主流报纸的股东在年终瓜分利润,但《华盛顿邮报》的股东决定进行长线投资,投资于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采写水平。

此外,我们投资于驻外记者这支队伍。你到外地访问时就知道,地方报纸在国外没有常驻记者,它们刊登的有关国际报道的文章都很短。但是,《华盛顿邮报》在国外设立了19个记者站,派出25名常驻记者。我们每天同前方记者保持联系,互通采写题目的信息和计划。我们特别强调文章的深度和原创性,经常刊登有3000~4000字的文章。在报道非洲时,我们不仅报道非洲国家面临的危机,还报道非洲人面临的艰难困苦,跟踪报道受苦受难的家庭,特别是对妇女的残暴。我们有很好的记者队伍,在全国有很好的作者队伍。我们采访卫生系统的记者,都是有营业执照的专业医生。我们在中国有3名常驻记者,经常刊登篇幅很长的有关中国的深度文章。这是《华盛顿邮报》的一大特色。

问:《华盛顿邮报》为什么重视中国并对中国的新闻这样感兴趣?

答:因为中国也是一个超级大国(我们马上更正说: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法跟你们美国攀比)。中国至少是一个次超级大国,《华盛顿邮报》有理由对中国感兴趣。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一个最重要的国家,中国的行为和中国的抱负与理想、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中国人民币的汇率都是新闻故事。尤其是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美国需要的家具现在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的一举一动现在都对美国产生影响。

中国对美国的影响不光是台湾海峡局势的紧张,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美国20~25%的长期国库券是中国购买的,美国的经济好坏直接受中国这一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中国派驻了3名记者,其中一名是专门报道中国经济的。我们报纸有关中国的报道篇幅都很长,这是其他报纸很少见到的,因为读者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华盛顿邮报》在伊拉克也只有3~4名战地记者报道战争。

问:同其他主要报纸相比,《华盛顿邮报》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答:多年来,其他大报把利润分掉了,但没有投资于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水平和技巧。《华盛顿邮报》把利润投资于扩大再生产,把《华盛顿邮报》的繁荣建立在培养一支业务过得硬的新闻采访队伍的基础上。比如《旧金山纪事报》和《休斯顿纪事报》都没有驻外记者,在白宫也没有记者。但我们在白宫有2名常驻记者,在五角大楼有3名记者,报道情报部门的记者也有2~3人。我们在深度报道方面是挺下功夫的。

《华盛顿邮报》的繁荣是建立在拥有许多商业广告上,商业广告的增多得益于有质量好的新闻报道,质量高的新闻报道可以吸引广大读者,读者多了就会招揽更多的广告。我们经常努力保持很好的新闻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但由于网络的原因,《华盛顿邮报》的读者人数下降。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高峰时,我们的发行量达到85万份。《华盛顿邮报》还办有一份小报,名叫《快报》,放在地铁站人们可以免费拿走阅读,上面的文章短小,有体育、娱乐,有很大的照片,非常受欢迎。《快报》由我们印刷,上面经常刊登广告,呼吁读者光顾《华盛顿邮报》。

问:《华盛顿邮报》编辑部同政府的关系如何?如果刊登白宫不喜欢的文章,是否接到来自美国总统打来的施压电话?

答:我们是一家独立的报纸,白宫经常打电话给我们,国会议员也经常打电话给我们,他们对有些报道提出他们的看法,但他们不是命令我们不要刊登哪些文章或要刊登哪些文章,我们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我们不接受他们的命令。当年《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时,我们刊登白宫不喜欢的文章,因为我们质疑政府的权威,白宫对我们施加了很大压力,女老板格拉姆冒了很大风险,她本人还亲自去法院应诉。

我们也对商界的权威提出挑战,实事求是报道一些商业丑闻,我们的目标获得了成功。

问:美国报纸目前面临很大的冲击和挑战,20年后的《华盛顿邮报》会是什么样子?

答:美国媒体正面临革命性的变革,我们印刷媒体正在苦苦挣扎。20年后,《华盛顿邮报》的印数将进一步减少,人们今后订阅该报时,可以拿到一个很小的能随身携带并能折叠的阅览器,就像一张白纸这么大的笔记本,使用起来非常灵活简便。这是美国媒体的发展方向。报

纸还会有,但印数会大大减少,今后的报纸不需要通过报童和卡车来发行。

(作者系文汇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

上一篇:我国报纸发行的外包 下一篇:发现典型·发掘典型·发展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