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探析

时间:2022-06-20 09:52:04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探析

【摘 要】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本文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 简要阐述了其社团的特点、分类, 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的建设的新思路。

20 02 年, 李政道先生指出, 研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科学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将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 更重要的是要充实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对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际范围、充实内心世界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作为从地方性的工学院、工程学院和工业学院发展定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如何根据本校特色引导学生建立更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社团组织, 如何更进一步加强传统社团的建设, 真正做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有机的结合, 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是本科层次教育, 有着本科教育的共性, 但它又有别于普通本科, 它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 它更不同于专科层次, 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它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一线或实际岗位群, 使其具有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及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 所以,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非宽泛的工程科学教育, 亦非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 而是培养适应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是保证本科人才的基本素质, 又具有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特征的高等教育。

2. 师资队伍建设定位为了建设能够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一般既有教师职务, 又有工程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比较注重加强教师的继

续教育和培训, 培养教师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以增进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技能, 目前大多数教师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局面。

3. 人才培养定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其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的, 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 这种人才的能力培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 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和灵活应用,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 更加重视实习和实训教学环节, 它的培养比工程研究型、设计型人才培养更需要工程实践训练, 更要有良好工程环境和氛围的体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其应用能力应该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与知识 运用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一般的技能。 同时, 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 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 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 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

和质量。 因此,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的倾向, 在重视人的技术价值、工具价值的同时, 不可忽视人自我发展的价值, 综合素质的提高。 各种社团的建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与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既具有其他高校学生社团所具有的共性, 也存在它的个性。它是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 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 它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 构筑学校的历史传统,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 高校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同样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是心理推动性。因为学生社团的产生基本上是按照同学的兴趣、爱好、志向和专业学习等因素来推动产生的, 或者说是心理动因的推动下产生的, 无论它表现出的组织行为和管理活动方式怎样, 总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这种较为浓厚的心理趋向特点。二是

自发性, 学生社团的 产生往往没有任何强制因 素,既然它具备了心里趋向的特点, 其产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不具备强制性, 这也是学生社团与其他正式组织的差别。 三是有共同行为规范。 学生社团的产生不具备强制性, 但它从形成开始, 社团成员便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 来作为整个群体的活动准则, 每一位成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一活动准则, 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社团的这一共同行为规范之中。 同时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的

人文氛围不浓, 校园文化活动以科技内容居多, 如各种讲座, 多介绍科技的新进展及理工科的学术问题,各种社团活动, 进行的多是科技设计大赛, 在校园内走走, 所见所闻少有人文气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的设立更侧重于普及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和创新创业。社团内容由学生自主申报, 涉及了艺术、文学、旅游、社工等方面。 社团大体分为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文体艺术类社团等三个方面。学习类社团是以学习、 宣传理论文化为主导的。在这类社团中, 集聚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举办经常性的理论学习研讨宣传教育活动, 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术科技类社团主要是以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为背景, 结合各自不同专业而建立的一些社团, 如计算机实践社、心理协会、电脑协会等。这些社团中有一大批创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义诊、心理咨询 电脑网络文化节等活动。文体艺术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如“大学生艺术团、英语俱乐部、合唱团、舞蹈团、礼仪模特、书画社、笛箫社、主持人天地”等, 这些艺术社团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培养艺术才能为目的, 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会员将兴趣爱好充分展示在社团活动中,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发展及管理模式的思考

结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特点的分析, 我认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的发展和管理, 既有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的共性, 也有自身的特性。 因此,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既要遵循其一般规律, 同时也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据此, 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社团行为的稳定是社团良好发展的前提学生社团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要使这个群体成为一个有效、高能的团体, 首先必须保证这个团体的稳定性。 加强对社团组织、社团文化、社团干部的管理与建设是保证社团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者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社团稳定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 是长期坚持努力的结果; 社团组织与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必须随着社团的不断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及时完善,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社团文化建设和积累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提倡社团文化多样性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抵制文化垃圾的侵袭; 结合社团特性, 在尊重社团干部“家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建立严密的考核制度。

2. 建立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的选聘与监督机制每个社团均要配有指导老师和社团负责人。 指导老师采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聘任, 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 进行分类指导。 尤其, 要大力扶持学术科技型、注意发挥文艺体育和兴趣爱好型的优势, 采取倾斜措施支持社团活动的开展, 并以其为龙头, 带动学生社团共同发展。 学习科技类社团要把校内既有实践能力又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聘请到社团中来, 同时艺术社团的指导老师也要聘请社会上知名的表演艺术家担任。 指导老师在社团的辅导作为社团辅导课均折算成课时, 由学校统一支付课费。 对拿不出节目或节目质量较差的艺术类社团和管理混乱、学生参与性不高的学习型社团的指导老师予以解聘。对优秀的社团负责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的社团负责人予以辞退。

3. 实施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在社团拥有的各项资源中,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实施社团人力资源战略, 关系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 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中, 鼓励社团骨干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 不断增强社团群体内聚力, 使社团保持旺盛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形成良性机制, 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于社团负责人, 要以激励为主, 不能求全责备, 要善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克服 缺点、完善自我, 得到锻炼。 要建立新时期“全员管理”的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激发全体社团成员的活力, 科学地吸引、发现、培养、使用和留住社团人才。

4. 采用创新创业, 独立经营的社团管理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社团中, 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专业识, 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 也能够有机会走向社会, 面对各种实践的考验。能把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科技转化创新, 真正做到所学专业的真正应用。 同时社团应当成为德育和能力培养的基地。 注重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

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的文化传统寄望于“以友辅仁”, 二三同志,以志趣相交结, 分其趣与同道, 施其志以躬行, 是为

社团。当今, 社团更成为有志之士聚集力量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 社团发展有其特有的环境影响, 形成其特色, 社团管理模式也应该随其特色不断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专业科技创新与专业的应用实践为特色, 艺术体育兴趣爱好全面发展的态势, 社团管理以放而不散、统而不僵、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迈入了新时代。

[ 1] 周泽民. 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及其培养 [J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版, 2005,

[ 2] 马树杉. 应用型本科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在 21 世纪的新任务 [J ].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1,

[ 3] 程勉中. 谈应用型工程本科的改革思路 [J ]. 吉林教育 科学高教研究, 1998,

[ 4] 周预分, 李婷. 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陈曦, 石新明. 引导学生社团发展丰富自我教育渠道[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5,

上一篇:“寻找身边好老师”征文比赛初中组一等奖作品... 下一篇:别客气与不客气的句法语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