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路径选择

时间:2022-06-20 07:39:41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路径选择

【摘 要】目前,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日益复杂化,进一步加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是中国法律体系建设丰富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秘密 法律保护 立法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200-02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也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在中国目前有关商业秘密的诉讼中,中国的法律都不能体现实体或程序上的公正。

一 中国商业秘密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商业秘密的立法较为分散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时间较短,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起步较晚,导致中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的相关立法不完善,更缺乏司法实践的检验。从立法层面来看,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不仅有国家制定的法律,而且还有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但是它们所保护的重点有所不同,使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因为主体身份、侵权原因、客观方式的不同,因而会适用于不同的法律,导致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经常会钻法律的漏洞。此外,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虽然可以弥补司法实践的不足,但是由于其效力低于法律,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范围狭窄

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一般都规定为相关经营者,并将其主体扩大到第三人,但是仅限于明知或应知已经存在违法的情况下实施有关行为的第三人,规定得较狭窄。容易导致经营者以外的第三人逃脱法律的制裁。从《劳动法》相关规定来看,虽然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保密义务,对泄密和违反竞业限制要求赔偿的责任,但是并没有将劳动者作为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比比皆是,可以看出,由于主体狭窄,不利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3.缺乏商业秘密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

从程序法的角度,中国目前对商业秘密诉讼程序的规定只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对商业秘密诉讼进行了规定,商业秘密案件可以申请为不公开审理。但就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诉讼法并没有有利于实际的可操作性规定。在相关侵权诉讼中,原告不仅要自己证明所诉事项属于其商业秘密,而且对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做出证明。这样就导致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告会担心审判程序中可能泄漏其商业秘密,为此,原告可能会放弃诉讼。此外,被告在面对侵权诉讼指控时,为了以证清白,必须进行质证。被告就需要在法庭上出示自己掌握的商业秘密,如果原告属于恶意行使诉权,那么被告的商业秘密就会被原告通过合法的程序获悉,实际上侵害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相关利益。

4.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

中国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责任采用的是补偿性的赔偿原则,但是没有规定侵权行为人主观过错程度,以及侵权情节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其赔偿只限于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导致对侵权行为人的处罚力度较轻,无法形成法律威慑和警示作用,不能对侵权行为人实施有效的约束。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被侵权人开发商业秘密的成本、利润减少、为诉讼所付出的费用等都考虑在内。

二 完善中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1.尽快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当前,中国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市场价值属性变得越来越大,有效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从而解决各部门法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拓宽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并建立全面的救济制度,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体系。因此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法律的制定,促进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发展。

2.扩大商业秘密侵权主体的范围

要改变目前中国法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主体较狭窄的现状。《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侵权主体的规定较为狭窄,仅限于经营者和明知或应知的第三人,这不利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因此,法律应当将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违法主体,进一步扩大到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人,从而使商业秘密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商业秘密的侵权主体。

3.完善商业秘密诉讼程序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要对商业秘密诉讼参加人员进行补充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保密义务和泄密责任,从而明确诉讼主体的主动性。这样原告就不需要担心商业秘密在诉讼过程中会被泄漏。同时,被告也不用担心受到恶意诉讼而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要求被告停止与诉讼有关的活动,从而使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无法继续实施,这样就可以在诉讼结束后对权利人带来的具体损失做出正确的计算。

4.确立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中国应当采取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相结合的原则来保障权利人的利益。侵权行为人除了对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补偿外,还要支付惩罚性赔偿金。从而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约束,减少侵权行为,使企业展开公平竞争。因此,要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一方面加重对侵权行为人的经济制裁,增加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维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郭燕.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J].山西科技,2010(2)

上一篇: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下一篇:有一只鳄鱼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