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访谈:“情怀”在哪里都一样

时间:2022-06-20 01:18:29

《中国合伙人》剧情梗概

这是关于三个内地年轻人的“中国式成功”的故事。

成东青(黄晓明饰)出身于农村,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他不甘心,最后一搏,拼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竟然奇迹般考上北大;孟晓骏(邓超饰)向来以精英知识分子自居,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王阳(佟大为饰)热爱文学,毕生梦想是当个诗人,属于典型的八十年代浪漫派。三个背景不同、个性迥异的年轻人在北大相遇,戏剧性地建立起友谊。

和八十年代许多学子一样,他们三人也怀揣美国梦。然而申请签证的结果令成东青十分失望,三人中惟有他被拒。毕业后,成东青留校任教,却因私自在外授课,被校方发现后除名。王阳虽然签证成功,但生性浪漫的他却为了一见钟情的美国女孩放弃了出国机会。只有孟晓骏终于踏上美国土地,然而堂堂北大高材生,在美国却根本找不着工作,为谋生计他只能在餐馆当侍应助理。

丢掉工作后,成东青一无所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竟吸引了不少学生。补习班规模扩大,成东青邀请王阳加入,并力劝孟晓骏回国加盟。三人各有所长,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令其开办的“新梦想”学校空前成功。

“新梦想”声势越来越大,即将上市,然而三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成东青被外界塑造成“留学教父”,越来越颐指气使,孟晓骏心高气傲,并不将他放在眼里。二人针锋相对,王阳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孟晓骏远走沈阳,三人友情面临土崩瓦解。不久,“新梦想”遭遇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美国某大型出版社状告“新梦想”侵犯版权。诉讼一旦落败,“新梦想”将不复存在。为了“新梦想”,三人尽释前嫌,再次携起手来,再做一次大时代下激励人心的“中国合伙人”……

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

大众电影:《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三个内地年轻人的故事,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差得挺远的,为什么会有兴趣拍这么一部电影?

陈可辛:虽然这部电影是三个内地人的故事,但这种成长的经历我感同身受,我对这种东西特别敏感。《中国合伙人》包含了所有我喜欢的电影元素:情怀、回忆、怀旧、梦想、友情、创业,还有对美国的一种梦想和价值观,还有梦想从破灭到成功——都是很温暖的。我从小作为一个观众爱看电影的理由,都出现在《中国合伙人》里面,所以故事到我手上的时候我非常兴奋。

大众电影:片中很多情节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作为一名香港导演,你有信心表现出那种时代特色吗?

陈可辛:很多人质疑我作为一个香港人,能不能理解那个年代的北京,不过我觉得“情怀”这个东西不论在哪里都是没什么差别的。但还是有很多细节要恶补,包括讲话的口头禅、流行歌曲,还有当时北京发生的事情。《中国合伙人》的编剧和剪接都来自内地,相当于一前一后都有人帮我把关——这些还都是技术问题。我觉得电影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还有他们的心理状态、价值观等等都是非常国际化的,他们是在中国成长还是在美国、在香港成长没有大分别。成长都是这样,有苦有甜,你回忆的时候都会把它美化。

大众电影:《中国合伙人》很容易让人想到你以往的作品《甜蜜蜜》《金鸡》,都是用小人物来反映整个时代的变迁。《中国合伙人》与之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陈可辛:《中国合伙人》也是跨度特别长,跟《甜蜜蜜》《金鸡》一样,都有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跨度,而且也借助了一些流行文化、流行事件去衬托主人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中国合伙人》和《甜蜜蜜》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个纯爱情片,它更着重表现的是几个男人的友情与事业的冲突矛盾。我觉得男观众会比较了解,就是说我们和最好的朋友合伙,但工作上有了矛盾,这时候我们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金鸡》跟《中国合伙人》不一样的是,《金鸡》用了很多大的历史背景,感觉很像新闻片,好像真的是整个香港走过的二十年。《中国合伙人》的剧情跟历史事件的结合更有机一些。

大众电影:来内地拍戏这些年,你执导的《投名状》《武侠》都是古装大片。这次拍摄《中国合伙人》回归现代题材,有什么感受?

陈可辛:说实话,拍了几年古装大片也不是自己很擅长的东西,有时候要把很多信息放到古代人的口里,很多价值观都是很别扭的——因为电影人毕竟讲你个人的价值观。这个就不同嘛,回到我最熟悉的年代最熟悉的片种,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一样。拍摄过程非常自由非常舒服,跟演员交流也非常好,剧本也非常满意,应该是这几年拍摄最快乐的电影。

“土鳖”和知识分子

大众电影:电影对成东青的定位是“土鳖”,却偏偏找了最“偶像”的黄晓明来演,为什么?

陈可辛:大家对黄晓明可能有一个特定的看法,但我觉得他这次真的抛开了“黄晓明是谁”这个东西。其实是他说服我,他就是成东青这个角色。剧本写完以后,我本来不确定该不该让他演成东青,我觉得他太帅了。但他说,他成长的一路上都给人看不起,朋友都觉得他很傻很土。我不太理解,就给他试装,结果戴上眼镜、剪掉头发以后,吴里璐老师把他的造型弄完,他一下子变成成东青这个人,完全进入状态。我也很惊讶,没想到他能够这么不一样,完全将拍广告时那种男一号的感觉拿掉。所以也是缘分,当他很坚持要演这个角色时,我相信了他,结果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平台去表现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另一面。

大众电影:邓超扮演的孟晓骏最有知识分子气质,你曾说过这个角色很像你,是吗?

陈可辛:确实。我们做事都很有目的性,对前途、对未来、对美国有很多看法,我自己也去过两次美国,跟片中的孟晓骏一样,等于在不同的阶段跟美国有不同的缘分。本来都很相信美国的一套,但在美国却碰了不少的钉子,回来以后会反省自己以前的梦想。我俩都是把野心和目的放在脸上的人,做事说话很直白,不会把东住,很多时候也会因为太直白而倒霉。邓超演出了我当时的那种感觉。拍摄时,我还跟他讲了我的很多经历。片中孟晓骏在美国餐厅打工,结果连侍应都做不了,只能做busboy——侍应跟客人讲话多,可以收小费,而busboy就是收拾桌子,帮人倒茶倒咖啡倒可乐,轮不到点菜,因为老板觉得你的英文不够好。当年我也有这个经历,我也跟邓超交流了很多。拍摄时,我们还特意找了一家非常像我当年工作的餐厅。可以说邓超的角色我个人投入感情最多。包括孟晓骏回国之后,他对英语学校发展方向的建议,还有他在开会时候的咄咄逼人,以及到最后因为他那种很外露的性格使他在与好朋友成东青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等等,很多都是我自己的经历加上邓超的演绎,这么出来的。

他们代表了大部分的男性

大众电影:三个主人公当中,似乎王阳前后转变最大,你觉得佟大为表现如何?

陈可辛:电影拍完以后,佟大为的角色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他的戏可能没有晓明和邓超多,但却是观众最容易被带入的角色,因为大概所有的男人都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是文艺青年,都觉得自己曾经很有理想——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理想,都会觉得自己曾经很有理想。然后理想就在现实面前挫败了,就好像王阳,在八十年代快要结束的时候把自己整个前半生总结了,之后的九十年代就是往“钱”看,然后就成熟了、发财了、享受人生了。许多男生都幻想过王阳的人生:年轻的时候是情圣,有无数女朋友,最后决定安定下来,就找个平凡的女人结婚……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本来这个角色跟我没什么关系,但看完电影我反倒觉得非常带入。《中国合伙人》讲的就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男人:一个土鳖;一个所谓海归精英;一个愤青、文艺青年,结果他却是最早放弃所有梦想的人。这次三个演员的表演都很让我惊喜,我觉得这三个角色合在一起,立体地表达了这个世界里面大部分的男性。所以我希望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男生,都会找到一个自己的原型,不管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可能还没有那个感觉。

大众电影:三位男演员在电影里有不少英语台词,你觉得他们讲得怎么样?

陈可辛:这部分他们压力很大。你看香港演员到美国演戏,从成龙、周润发到李连杰,最大困扰就是英文。用英文演戏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你会不会背台词,而在于你对台词的认知度够不够。如果对台词的认知度不够,无论背得多熟,你的表情跟台词还是搭不上。很多香港演员有国际知名度,但到外国事业发展都不顺利,就是因为在台词的表达上不接地气,变成很难拍得出那个精神和感觉。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他们三个不是从小用英语,而且电影里有一场大官司,所以对他们来说很困难。那场官司不是在法庭里,而是在律师楼。听证会讲的都不是常用的英文,有很多非常深的专业词汇,连我在美国念书的都不懂其中很多生僻字。要他们背那些东西是非常难的,结果他们背了,我也拍了,不过恐怕还得重配。那场戏本来打算在北京搭一个棚,找一些美国演员飞过来先拍,我觉得这样比较好控制,因为毕竟在自己的地方。可是因为他们都还没有背好,就取消了北京的拍摄计划,等他们再背了一个月之后,我们在美国找了一个律师楼,在那边拍。到了美国之后,他们几个都跟我说,导演我先背给你听,你听听我们这一个月的苦功。结果他们真的是整篇大段大段的背出来了。我觉得这一点香港没几个演员能做得到。香港演员的英文水平可能比他们高,但不一定做到。大陆演员真的很刻苦,而且受过演艺训练,会比较有这种能耐。拍的时候,我看他们真的非常紧张,满头的汗。不过拍出来效果非常好,这已经很不简单了。

在中国发生的美国梦

大众电影:电影里不少场景很富有内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特有的气息,能谈谈是怎么设计的?

陈可辛:有时候是根据剧情设计一些东西,有时候是看到一些外景,反过来给我们启发去改剧本。电影里有一个桥段讲成东青被北大开除之后,很穷,也没什么谋生技能,就只能开一个英文补习班,但是又没钱去租校舍,所以就跑去肯德基。那种美式的连锁快餐厅都开很长时间,你进来只要买一杯可乐或一个鸡块就可以坐一个晚上。后来他们就在那里教书。时间长了,如果有店员给他们白眼,他们就再去买一个鸡块。肯德基就这样变成他们暂时的校舍——这也符合当时九十年代初的情形。

后来因为学生越来越多,肯德基坐不下,他们只好另找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营大工厂纷纷倒闭,很多工人下岗。厂房空置以后,他们就弄一些桌子椅子进去,在那里教英文——之所以这样做,是想不同阶段有不同场景,能够跟时代有点关系,也是通过虚构表达一种情怀。一开始在北京找老工厂的厂房,当时去了以前的首钢,一个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的老工厂,里面非常好看,有点像后现代的未来之城的感觉,那种美感非常适合电影画面,我们在那里拍了很多镜头。但是一些课室里面的镜头,毕竟首钢实在太大,坐人要太多人,我们就又去天津找了一些老厂房来拍。

大众电影:《中国合伙人》横跨了内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直到2000年后,这三十多年内地变化非常大,你是怎么理解的?

陈可辛:我的理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是无限可能性,大家都觉得未来充满希望。等到了九十年代,就变成向“钱”看,大家的“希望”就具体成了经济发展,当时的改革开放也是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你能看到不少人拿着大哥大手机做“倒爷”,他们买货存在家里,然后找机会卖出去,价钱翻倍——这些我在《如果·爱》里拍过。大家都在赚钱,可还是小买卖的感觉,等到2000年以后,IPO啊上市啊企业啊,就变成了更有规划的大买卖。《中国合伙人》里有一个情节,一个美国的教育机构因为版权问题状告主角们,也就是说,他们要和外国人打官司了。所以这三十年的情况不同,有不同的格局不同的目标。

大众电影:《中国合伙人》里反复提及“美国梦”,你怎么理解“美国梦”?

陈可辛:“美国梦”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去美国的梦,一个是成功的梦。一个loser抓住机会成功了,一个弱者变成了强者,一个穷人发财了,这些都是“美国梦”。从广义上来讲,“美国梦”不一定发生在美国,也不一定非要去美国才能实现。所以我最属意的就是这个电影的英文名“AmericanDreamsInChina”——在中国发生的美国梦。这里有一个矛盾,也有一个Irony,有一点讽刺和荒谬的感觉。大家觉得“美国梦”肯定是美国的,其实今天美国的经济已经饱和,快速致富在今天的美国非常困难。而且每个阶层都已经划定,并且发展得很成熟。反而中国在这三十年里面发展很快,很多东西都没有规划——在一个地方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最容易实现“美国梦”的。“美国梦”是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产物,但是六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就不那么容易实现“美国梦”了。反而“美国梦”在今天的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就是创业啊致富啊发财啊。

大众电影: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陈可辛:我的梦想一早就达到了,就是拍电影做导演,其实很简单。我也没要求做多好的导演,只要是做导演就行。这个很早就达到了,现在看起来有点太早了。

上一篇:鲁坚和他的《延安往事》 下一篇:杰西卡·查斯坦加盟《星际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