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公司当兽医

时间:2022-06-20 01:06:33

在医药公司当兽医

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高中毕业时陆嘉琦选择了比较冷门的动物医学专业,用他的话说,当时的理想是可以开个宠物诊所,给小猫小狗看看病。

近10年的学习让陆嘉琦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即将博士毕业的时候,已经拿到国内外两所大学博士后offer的他却选择离开校园,进入葛兰素史克,“如果继续做学术研究,未来的路几乎一眼看得到头,公司可以给我更多的可能性。”

陆嘉琦的工作是临床兽医,是整个医药研发中的一环。药物或疫苗用于人体前需要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而这个阶段需要临床兽医来做健康护理。

这份工作好玩的地方在于,陆嘉琦不仅要保证这些动物处于健康状态,还要考虑小动物们的心情,并且尽量维持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惯。“给它们提供玩具,以及丰富环境的东西,另外也不能单独饲养一个动物,因为动物本身是群居的。”听起来有爱的回答有实际的科学依据,“在后续的行为学实验中,能明显感觉到单独饲养的动物活跃性比群居饲养的低,这可能会影响之后的实验结果。”

医药研发的整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失败,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经常会因为工作互相交流甚至彼此challenge。这也使得陆嘉琦除了专注于研究,也学会了改变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往碰到别人提问甚至质疑时,陆嘉琦只会回答对方问的部分,但现在别人问他一个问题,他会把与之相关的前因后果都告诉对方,并且从他的专业角度做出判断,提供预防性和改正性的建议。“要给出明确答案,不要模棱两可、用‘我猜、我想、我认为’开头,不断磨合才能建立信任。”这是陆嘉琦的沟通技巧。

部门之间的磨合往往不是对立的,在业务探讨的过程中,别人提出的意见常常能给陆嘉琦的工作带来改进。之前,在把动物从动物设施转运到实验室时,一位实验人员对转运条件提出了质疑,认为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光线变化也许会影响动物的生物钟―不仅伤害了小动物的生存质量,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经过研究,陆嘉琦认为对方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于是他解释了现有设备与条件的具体情况,并迅速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了这次经验,他知道了该如何改进转运过程,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陆嘉琦就能给出更完善的方案。

质疑让人进步,在和其他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他会时常提醒自己换位思考:“不仅考虑自己想得到什么,也要考虑自己能给对方部门提供什么,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需要,争取一个双赢的结果。”

现在除了做临床兽医的工作,陆嘉琦平时也会以小组成员或是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药物研发的项目中,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就像他从学校离开时设想的一样,在公司里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C=CBNweekly L=Lu Jiaqi

C: 你希望自己未来有多一些的可能性,那当初择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不做研发而去其他部门?

L: 基本没有想过。到了博士阶段,还是感觉有一些限制,毕竟专业性非常强。我个人觉得到了博士毕业还想完全换个行业,有点浪费。如果要放弃,也应该尽量早一些。

另外,选择了一个行业,你可以通过发现这个行业中的兴趣点来慢慢调整自己。

C: 怎么看待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过激行为?

L: 个人来说,我是非常不认同极端保护主义的。目前阶段我们不可能避免使用实验动物。我们必须得在承认我们所处阶段的前提之下讨论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

动物极端保护者是不承认这个阶段的,他们的观点就是动物和人拥有相同的权利,有的保护行为甚至让一些公司倒闭了。设想一下,如果因为这样的行为,一间大的制药公司倒闭了,不再有好的药品、疫苗,最终的后果有多严重。

C: 药企的研发中心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实验次数吗?

L: 我们公司里有相关原则,比如3R原则,即replacement、reduction和refine。也就是强调,能不能不用动物?如果能,我们尽量不用;如果必须要用,能不能少用动物;如果已经减少到最少的量了,我们通过实验方案,减少动物的死亡率,减少实验的次数和不准确性。

上一篇:让人苦恼的经济停顿 下一篇:港口机械的管理与维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