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李娜从未独自上场

时间:2022-06-20 08:47:38

题头 从她在三年前夏天拿下法网女单冠军,成为第一个捧得大满贯冠军奖杯的亚洲人后,她就已经不是普通路人了。她出过一本自传叫《独自上场》,封面上的她眼神明亮,笑容灿烂,自信满满。她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双鱼座。

李娜的运动生命出奇的长,2011年法网女单夺冠时,当时29岁的李娜和她的对手、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的年龄加起来,达到了60岁零79天。在那个青春美少女唱主角的女子职业网坛,这个数字显得老气横秋,甚至缺乏观赏性。3年后的澳网,快满32岁的李娜再一次站在了大满贯的中央球场,面对比自己小8岁的对手齐布尔科娃,三下五除二直落两盘,再次大满贯封后。

网球是一项对技术、体力、耐力和意志力都有极高要求的运动,这些年来,李娜从当年那个串场于全运会以及各种国际小比赛的运动员,到快到而立之年才成为现在的亚洲网坛一姐,她自己付出的辛苦和汗水不能忽略,其背后的那个男人更是功不可没。

小标 娜式深情,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次次表白

(变字体字号)“比起40岁的伊达公子(注:日本著名女子网球选手)我小多了,虽然我没有她那么坚强,但现在会全力打好网球。如果身体不允许我再继续打下去,我会全身心陪着身边这名优秀的男士。”

看李娜的比赛久了,有时候会“同情”她老公姜山――随时随地都会成为李娜拿来开涮的对象,比如全世界的网球迷都知道他晚上打呼噜,害得李娜睡不好;姜山的执教秘诀是信用卡,因为李娜获胜后,就可以拿他的信用卡疯狂购物了……

懂的人是都知道,这是李娜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这些看似有些不地道的开玩笑的话,在姜山听来却是绵绵情话。如果还不够的话,当然也有肉麻的,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男人享受过被老婆当着全世界的面表达的待遇呢?姜山就有,而且是两次。

2011年的澳网决赛后,获得亚军的李娜对全场的观众隆重介绍姜山说:“这位穿黄色T恤衫的就是我先生,我跟他开过很多玩笑……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

今年,还是澳网的中央球场,李娜在拿下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后,依然没有忘记告诉全世界自己对他的爱,她幽默又深情地说:“现在要说我老公了,他在中国比我还有名。谢谢他,他为我做了所有的事情,不过你也很幸运,你娶到了我。”

李娜的深情,在很多年前,就用眼泪证明过了。2001年全运会,李娜和姜山共同代表湖北队参赛,那时候两人刚相恋不久,也是一直搭档配对的混双选手,湖北队为了确保这块混双金牌,硬是把李娜和姜山的情侣搭档拆开,本想共同夺冠将金牌献给两人的爱情,得知消息后的李娜哭了整整一夜,也不得不服从了安排。后来姜山和李婷搭档夺冠,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李娜表示,除了对姜山夺冠后拥抱了李婷“耿耿于怀”外,“他夺冠,我比他还高兴。”

李娜虽然在球场是个霸气十足的大女人,在生活中和私底下在姜山面前,却和任何一个温柔的妻子一样,是个小女人,就连姜山有时候和朋友打通宵麻将,李娜也是在一旁安静地陪着,一直到像只猫一样沉沉睡去。“如果我要出去跟朋友一起逛街或者怎么样,如果姜山不同意,我就不会去。”

娜式恋爱,16年来的如影随形 “对我来说,网球给我带来了他,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我希望能和他一起打江山!”

由于从进入湖北队以来一直和作为队友的姜山朝夕相处,据说,李娜在16岁的时候就开始和姜山“早恋”了――那时候李娜还小,对比自己大两岁的师兄姜山很崇拜,一来二去就发展成了恋情,连李娜母亲都不知道。据李娜自己“爆料”,当时是自己倒追的姜山,还曾经给对方送过巧克力。18岁时,李娜如愿以偿和姜山成为了混双搭档,一起训练一起比赛,直到2001年全运会期间,李娜和姜山的恋情才被家里人知道。2002年,李娜和姜山一起退役,选择去华中科技大学读书,那段时光,没有比赛和其他的纷扰,很安静也很开心。2006年,他们走进婚姻。

李娜知道姜山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她打趣道,征战职业网坛这些年,姜山一直是她的智囊团、教练、助理、保姆、厨子、出气筒,最后才是丈夫,扮演着多重角色。虽然我们也没少看到过李娜在球场上控制不住情绪对姜山大吼,但姜山大度地说:““在外面嘛,让让她。”李娜的教练卡洛斯是这样看待李娜在场上对姜山发飙的,他说:“李娜的内心太坚强,她需要一个渠道来发泄心中的负能量,而姜山是她唯一的发泄者。”

至于为什么选择姜山?在李娜在自传中可以找到答案。“父亲去世之后,我一直把自己伪装得很坚硬、很强大。受父亲的影响,我对另一半的期望是:成熟、宽容、沉稳,男人应该像大海,而这恰恰是姜山的典型特征。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可以在他面前安心地做个孩子。”

娜式性格 世界上最直率的大满贯女单冠军“啊?她坐在姜山背后?我可能是太关注姜山,没注意到她。”

和很多巨星在媒体中左右逢源不同,李娜和国内媒体的关系说不上好,这和很多年前的一次“一朝被蛇咬”有脱不了的关系。

2005年全运会,当时有夺冠希望的李娜输给了另外一位女单选手彭帅,赛后接受采访时,李娜心直口快,善意地提到了国家队的训练体制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希望以后能有所改进,然后第二天见报的报道中,某些媒体把她的意思歪曲成了“李娜炮轰国家对体制”。这个标题对于那时还没有脱离体制的李娜来说,如同五雷轰顶,也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后来谈到这篇报道时李娜说:“这段报道我看了很多次,每次看到感觉都是一样的:我感觉我的血液都要凝固了。”

纵然后来看开了,但李娜还是从此对媒体关上了心门,除了一些常规的采访,很难再对媒体掏心掏肺。前不久的一次新闻会上,有中国记者问李娜是否确定不会参加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李娜很直接地反呛一句:“你是否确定2016年还会做记者?”随后李娜表示,没有知道2016年会发生什么,你甚至不能肯定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位记者愣住了,随后再没有记者提问。

不光是对记者,李娜对观众也是有一说一。去年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和玛卡洛娃的比赛中,现场到了很多来支持李娜的中国观众,其中有一些人急于给李娜加油,把观赛道德放家里了,不断发出影响比赛的噪音,李娜直接对着看台喊出一声“shut up(闭嘴)”,还做出了让观众闭嘴的手势……赛后各方对此的议论不断,不懂网球的人认为:还真当自己是娜姐了,这是不是也太拽了点?只有懂网球的人才知道,在一场如此关键的比赛中,集中注意力对于球员来说有多重要。去年的澳网决赛中,李娜也曾经向裁判抱怨:“你能告诉现场的人不要告诉我怎样打球么?”

“能不能不说话!”别说观众,李娜在赛场上吼姜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最近这次是3月份的印第安维尔斯皇冠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看着李娜越打越急躁,决胜盘中,姜山试图提醒李娜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李娜当即就发飙了,用武汉话对着姜山所在的区域吼道:“能不能不说话!”

有时候李娜的直率有些伤人,但她也有直率得可爱的瞬间,连直属领导也“得罪”了。2011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国家网球中心主任孙晋芳也来观战,赛后有记者问李娜有没有注意到坐在姜山背后的孙晋芳,李娜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啊?她坐在姜山背后?我可能是太关注姜山,没注意到她。”

娜式轨迹 从被束缚到单飞“别说我是为国争光,我是为自己。”

李娜最早练的不是网球,而是羽毛球。父亲李盛鹏送6岁的李娜去业余体校打羽毛球的目的很单纯,自己以前就是羽毛球省队的,即使女儿不热爱,练练强身健体也好。两年后,教练发现李娜不是练羽毛球的料,“这孩子不知道怎么用手腕发力,只会用膀子死打,干脆练网球算了。”

父亲带着她去汉口青少年宫,以一小时5块的价格租下网球场地让她练习的时候,就决定了。1994年,李娜成绩突飞猛进,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一举进入了湖北省队。而这时候,父亲因为先天性血管狭窄,已经住院两年了。两年后,父亲去世,李娜在队里变得沉默寡言,越发努力地训练,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她拿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也进入了国家队。

可惜李娜在国家队的几年里并不开心,大大小小的冠军也拿了不少,却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所追求了,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该拿的冠军我都拿了,我父亲为我设定的目标也都完成了,一下子没了追求。”终于,在2002年的夏天,李娜上演了那场著名的不辞而别。那天下午与李娜住同屋的李婷练球回来,只发现了一张字条:“尊敬的国家网球队领导,由于我个人身体不适,可能不适于网球的发展了,希望特批我下队。”

两年的大学学习后,李娜在2004年宣布复出,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李娜得到了她最想要的东西――网管中心同意让李娜、郑洁、晏紫和彭帅四位球员“单飞”。这里的“单飞”意味着李娜可以一定程度地脱离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从此可以“自负盈亏”地参加比赛,和以前球员奖金65%上交国家不同,现在只需上交8%-12%。复出以来,李娜频频出国参加各级别的比赛,和国外真正的职业球员较量,早就有一颗想脱离体制,为自己打球的心。

怎么说为国家打球和为自己打球这两者间的区别呢,李娜曾经公开表示过,以前余丽桥教练带她的时候,从没有表扬过她一句,让她心里一直很压抑。反观现在她自己聘请的教练卡洛斯,在李娜表现好的死后,从不吝惜赞美的词汇――你不能把这理解为拿钱办事拍马屁,有时候场上的李娜需要的就是一句“好样儿的”。

以前,国外运动员瞧不起中国运动员时都说:“瞧,他们得了冠军哭什么哭啊,一点都不快乐,不知道国家给了多大的压力。”现在的李娜虽然也没能完全脱离体制,但你能从她胜利后发自内心和笑容和玩笑中看出,这个坚强的女人,是在真真正正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培养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日本无印良品艺术设计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