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时间:2022-06-20 06:39:00

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摘要】思维方式积极而灵活的人,在生命的过程中会不断要求自己调整及改善自身的生活态度和状态。而思维方式消极而怠慢的人,更懈怠于调整自我的存在。历史发展证明,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因此,要克服思维的懒惰,学会自我反思,构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积极 灵活 思维方式 外向型思维方式怠慢 内向型思维方式怠慢

思维方式的本质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①

思维方式的本质是生命个体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建造的思维框架,是操纵思维如何进行的技术流水线和环节,而思想则是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经过生产、加工后得到的内容与结果。思维方式与思想的关系,就好比是树干与树叶的关系。思想的闪光点,是思维方式这条流水线精加工的技术成果。显然,在每个独立个体自出生乃至死亡的生命过程中,思维方式始终在不停地发育、成长、成熟、结果。每个独立的个体所形成的思维方式都具有唯一性和专属性,就好像人手的指纹一样。不同的是,指纹在人的生理成熟之后,大小也不会再发生变化,而思维方式却随着生命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对家庭的认知、对生活的认知及对社会的认知而不断深入与深化,仍然拥有再发展、再完善的可能,即思维方式具有再生性与可塑性。这种再生性的活跃程度,可以比喻为灵活的程度。个体具有灵活的思维方式,就如同个体的脑部拥有一片森林:思维方式越灵活,则新生树干(再生性)的数量越多,森林的规模越大;反之,亦然。结合思维方式的再生与可塑性,笔者提出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事实上,并非每个拥有健康大脑的个体都可以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因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生命的奢侈品。

何谓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作为生命的个体,在生理年龄达到30岁时,已基本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回归与价值观认同。因为这个时期,人的大脑在生理形态上发育完善,与之相随的思维方式、方法也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和思路,而由这些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生活态度(潜意识的行为习惯)与生存、生活状态(实在的行为结果)――即思想具体表现在实践上的行动、行为,称之为生存或生活状态,也已经基本形成了某种定式。而个体生命变化和发展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我对这种生存、生活态度以及生存、生活状态的调整和改善的强烈程度。

思维方式积极而灵活的人,在生命的过程中会不断要求自己调整及改善自身的生活态度和状态,使之更趋于提升自我满意度、自我幸福感、自我成就感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反之,思维方式消极而怠慢的人,更懈怠于调整自我的存在,即使存在着某些积极的、潜意识的自我变革的倾向,但源于思维方式的消极,往往导致态度的怠慢,表现在实践行动上,就是安于现状的假性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具有后一种思维方式的个体,其社会行为结果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盲目地沉浸于社会活动的他人交际与应酬,要么追求在与不同社会个体进行语言、肢体交流中获得他人的社会认同,要么为追逐各种利益而参与频繁的社会活动,笔者将之称为――外向型思维方式怠慢。这种类型的思维方式怠慢恰恰是因为泛滥的社会交际行为,致使他们自身对生存态度、生活状态逐渐丧失了自我反思、自我思考的能力,最终导致了思维方式的怠慢与停止,乃至思维方式的死亡。有人会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他们的社会交际总是如此活跃和频繁,难道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就不进行思考和判断吗?而事实是,对于这些思维方式怠慢或死亡的个体,他们的社会活动本身始终被局限于惯性思维方式,频繁社会交际与应酬早已经成为他们惯性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惯性思维方式就是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的最大克星,也是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的最佳盟友。

另外一种极端是,思维方式消极而怠慢的人,永远处在生活稳定的自我满意度里,永远对自我生存状态无节制的放任与纵容,对自我的生存状态与社会行为无要求、无管理,乃至对他人的生存状态及社会行为亦无要求、无管理。他们不会因为潜意识中羡慕别人或者认可别人的思维方式,而对自我的思维方式进行任何调整与改变,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方式里根本就不存在力求变革与改进的积极思维方式存在与发展的基因和土壤。因而,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便成为他们获得人生发展与提升的障碍,而恰恰由于这障碍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他们自身难于意识到自我的思维方式问题。②这种类型的极端思维方式,我将之称为――内向型的思维方式怠慢。

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显而易见,大自然拥有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永恒不变的万物生存定律。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然不可避免受到这一法则的统治,无法摆脱这一法则的约束。而人类群居赖以生存的社会群体,始终活跃于这一规律的诺亚方舟上。这也是人类不断超越自然、不断超越自我的自我发展与自我进化的源动力。显然,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那些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群体所占的比重越大,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就会越快,进化的程度越高;反之,人类社会进步的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滞。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人类进化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的确确是占据着主流位置的,只是在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比如,满清时期,由于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丧失了主流地位,造成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缓慢与停滞,而群体性的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致使中国社会群体的集体愚昧与落后无知占据主流,反映在人类政治社会生活中,几亿人落得被奴役、被侵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下场。可以说,亡国,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一族群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的死亡。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摒弃思维方式怠慢和死亡的思想方式奋争史,是不断进行自我思维反思的思想斗争史。③

如何拥有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

首先,克服思维的懒惰,在克服懒惰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懒惰是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滋生的最肥沃土壤,只有将这一土壤暴晒在勤奋的阳光下,才能彻底消除思维方式的怠慢。懒惰的消极后果,在科学上的表现,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现。现有医学实践已证明,老年痴呆症患者几乎百分百是思维方式怠慢与死亡群体。正是因为长时间的思维怠慢,导致大脑生理机能退化,形成“老年痴呆”。而要克服思维的懒惰,就要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培养不同思维方式的初期,可以简单模仿他人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在不断的观察中刺激自我的视觉神经,在不断的交流中刺激自我的听觉神经,在不断的肢体语言里刺激系统神经。能做到“眼到”、“嘴到”、“手到”、“脚到”、 “心到”,是拥有积极而灵活思维方式的显著标志。

其次,学会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定律,即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是良性思维的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在思维循环基础上实现思想升华的过程。人类的自我反思精神,是贯穿于人类发展历史始终的。中国新唐书里即有:“平生所示事,皆适时制变,不专始谋。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④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每个王朝都是在对前一个王朝的反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反思意识增强时,这个王朝就走向强盛;当反思精神弱化时,历史就当然地让它滑向衰败。具体到个体自我的反思,要从思维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剖析自我,会使生命个体逐步成熟,更重要的是催生个体在反思中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平衡,增强个体的社会归属感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最后,在包容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多方位信任思维方式,最终构建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灵活本身就体现了这类思维方式的包容性。所谓“有容乃大”,“容”不仅可以囊括物、东西、存在,也可以包含思维方式。而要实现多种思维方式的包容,就要具备可塑的个体灵动的智慧。思维方式包容的结果,表现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上,就是容纳、宽容、谦让及其他,而多方位信任思维方式,表现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上,可以视为个体的自我认可和自信,及对他人的社会认可和信任。正因为具备了特定的思维方式,才形成了个体特定的社会行为结果和状态。所以,在分析一切人类自然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从人类整体的思维方式的主流上去把握。同样,要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首要之事是,集体构建人类积极而灵活的思维方式。(作者分别为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人文社会系在读博士生;副系主任兼教授)

注释

①李成言:《领导学基础》,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1日。

②赵献涛:“鲁迅的杂文与杂学”,《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③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四十六・崔日用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上一篇:改善民生绝不是“软道理” 下一篇:中国社保制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