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图象在求解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20 04:56:51

v-t图象在求解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v-t象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独特的优点在于能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表达物理过程,内涵丰富,形式灵活多变。对于一些问题,应用已有定理、公式求解很麻烦甚至难于得出正确结论,而利用v-t图象,则思路清晰,过程简洁,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v-t图象在解决有关中学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1 画出图象,换种思维

例1 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子弹水平地射向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子弹在木块内深入距离d后,相对于木块静止,并留在木块内。求子弹深入木块d这段时间内,木块滑行的距离s。(子弹所受木块阻力视为恒定)

解 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时间T内,系统动量守恒,设末速度为v,则:mv0=(M+m)v

v=mM+mv0(1)

子弹与木块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在时间T内,木块位移s为ΔOPT的“面积”,子弹的位移s′为梯形OTPv0的“面积”,d=s′-s为ΔOPv0的“面积”,因ΔOPT与ΔOPv0等高,则:

sd=vv0(2)

由(1)、(2)得:s=mM+md(3)

此题若用动量守恒及动能定理求解,学生难于理解子弹位移(s+d),而通过“v-t”图象的分析,避免了这一困难,很容易弄清各量间的关系。

2 利用图象,便于求解

例2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焦耳。则在这整个过程中,恒力甲、乙做的功各等于多少焦耳?

解 根据题意,作出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OA段为F甲作用下的运动过程,ABC段为F乙作用下的运动过程,根据题意,两段作用时间相等,正向位移和负向位移也相等,即图中OAB的“面积”与BCE的“面积”相等。设OD段时间为t0,DB段的时间为tx,则由“面积”相等和相似三角形性质可得如下二式:

12(t0+tx)v1=12(t0-tx)v2(1)

txt0-tx=v1v2(2)

由(1)、(2)联立得:v2=2v1,Ek2=4Ek1=32焦耳,Ek1=12mv21=8焦耳,W甲=12mv21=8焦耳,W乙=12mv22-12mv21=24焦耳。

该题若用动力学公式及规律求解,方程较多,求解过程较繁,在引入v-t图象后,使过程大为简化,显示了其优越性。

3 观察图象,结果直观

例3 图3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t,在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是( )

A.=v0+vt2,a恒定。

B.

C.>v0+vt2,a随时间减小。

D.无法确定。

解 由v-t图象的意义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从图3不难看出,由v0vt的过程中,图线切线斜率逐渐减小,因此a随时间减小,若速度按直线ADC描述规律变化,则=v0+vt2,而实际按弧形ABC描述规律变化且在直线ADC的上方,因此>v0+vt2,应选(C)。

此题为有关平均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判断的习题,只要熟悉v-t图象的物理意义,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4 借助图象,化难为易

例4 如图4所示,两个同样的小球,从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的水平直径A端,以同样的速率开始分别沿上半环和下半环运动到另一端B,则两球运动的时间t上和t下的大小关系为:( )

A.t上>t下。B.t上

C.t上=t下。D.不能判定。

解 两球作非匀变速运动,沿上半环运动的小球先减速后加速,沿下半环运动的小球先加速后减速,且到达B点时路程相等,速率相同,两球的v-t图像(速率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为路程的大小,可以看出,上凸面积与下凹面积相等的条件是t上>t下,应选择答案(A)。

5 一图多用,事半功倍

例5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解 由题意作出物体可能运动的v-t图象,如图6所示,由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图线与横轴(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位移的大小,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图象很容易求出sOABD=7m,sEDC-sOEA=3m,aAB=6m/s2,aAC=-14m/s2。因此正确答案应为“A”、“D”。

以上几例,仅冰山一角地说明了v-t图象在解决物理问题(尤其是运动学问题)中的一些作用,它不但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解题思路,而且将物理问题与图象紧密联系起来,从图象的物理意义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思维又有一次大的飞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恰当使用速度 下一篇:运用“探究日志”评价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