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投资”企业印花税

时间:2022-06-20 04:36:39

“零投资”企业印花税

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零投资”的非上市公司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本文从税务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理论依据,欢迎持不同意见者讨论。

2013年,国家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搞活经济,对企业的注册登记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放宽了企业的设立条件,规定企业无需在最初缴清法定最低限度的注册资本便可成立。这一重大举措使得一夜之间“零投资”的皮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财务会计及税收征管顷刻面临新的课题。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的推广使得“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日益活跃,这带来了税收上的难题。其中尤其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印花税是否需要征收?本文针对征与不征的分歧,从股权的法律性质、股权的财务估值和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的计税依据等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分析,以供企业财务人员参考。

“零投资”下的新问题

财务上“零投资”企业如何做账?股本为零,资产与负债均为零,整个财务报表一片空白。税务上面临的问题更大,由于这类企业账面上没有资产、没有负债、没有权益,遇到这类企业的股权转让,按产权转移书据计征的印花税还要不要交?可不要认为这类企业不会发生股权转让,事实上这类企业的股权转让比税务人员预想的要多得多。没有现成的答案,但税务征管工作不能停滞,一线的税务征管人员对此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该种股权转让,投资为零,股权金额就为零,而交易对价也为零,没有计征依据,因此不计征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

另一种意见认为,该种股权虽然零投资,但都是有注册资本的,转让合同上也需标明转让了多少万的股权(注册资本份额),这就是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计征的依据――“书据所载金额”,因此这种股权转让行为应按注册资本计征印花税。

上述两种意见在税收实务中均在实际操作,且政策研究部门对此的表述也含糊其辞,导致实务中各行其是。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谨从股权的法律性质、股权的财务估值、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的计税依据等方面予以详细阐述,希望对税收征管工作有些许启示。

股权角度的纳税依据

股权的法律性质为一种“权义复合”体,必须有金额计量。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股权是投资者出资(含承诺出资)成立企业或向已成立企业获取投资份额而享有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凭据。获得股权即成为企业股东,可以参与企业事务的表决,参与利润分享,据此很多人就认为股权就是一种权利,且仅是一种权利。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随着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出现,股权的“义务”性质更多地被体现了出来。认缴并不是不缴,而是规定股东可以在若干年内投资到位,未投资到位就形成了股东对企业的出资义务。股权出资未到位不光产生股东对企业的远期义务,还可能会产生对外的即时效力。

根据相关民事法规,当企业对外负债或产生赔偿责任而企业资产不足清偿时,股东要在认缴而未缴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这么说来,即使暂时未缴纳出资,股东可能还是会随时面临经济利益的流出,好似企业的备用仓库。认缴绝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纸遥遥无期的远期支票。因此,我们认为认缴制下“零投资”的企业,其股权的金额并不能简单归结为零。股东义务的存在及随时可能被兑现的风险导致必须将认缴的金额作为股权金额,以便廓清股权本身所会影响的利益大小。我们很难理解,在股权金额为零的情况下,如何去解释股东对企业债务人的连带偿债责任范围,注册资本为10万元的零投入企业与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的零投入企业岂不没了区别,一样的权利(零)怎会产生不一样的义务?只有股权本身有个金额(认缴额)度量之后,责任范围的界定才不会与股东权利的认定产生冲突,股权的金额与股东的责任计量趋于一致,体现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律原则,这也是股权本身“权义复合体”的属性使然。

以财务估值判断价值

不少人认为“零投资”的企业其股权价值就为零。笔者认为,从财务估值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财务估值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评估,即企业当前的资产减去负债得到权益的金额;另一种是动态的评估,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我们先从静态评估来分析,到底“零投资”的企业是否有价值?如果按照资产负债表来看,“零投资”企业的确没有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没有价值可言。但企业的资产与负债不一定全都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即存在着表外资产、表外负债,这就要求我们在财务评估中找出会计报表中没有反映的事项,以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很明显,很多人都忽视了“零投资”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就是股东对企业的投资义务,可被认为是企业对股东的“应收账款”。这里的“应收账款”可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在企业无法偿债时是可以直接用来应付债权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付账款”是可随时兑现的“硬通货”。既然企业有了资产,而负债又是零,那么股权(即权益)的价值就出来了,就是“应付账款”即认缴金额。

其次,我们再从动态的评估来看“零投资”企业的价值。企业是个有机组织体,不是固定物件,所以现在更多的人评估企业的价值喜欢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以便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对于“零投资”的企业,我们可以合理预计将来是要经营的,即使没有股本投入,也可能会有债务资本投入,或者利用预收款维持经营皆有可能,以此产生现金流。另一方面,认缴的股本也最终会缴,甚至可能在企业面临无法偿债时就会被提前追缴。这样企业就会产生两笔现金流,一是经营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二是认缴的股本现金流,具有确定性,但流出时间并不确定。财务估值都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不可能认为一个企业注定要亏损还去成立并进行财务评估。因此,以未来现金流折现评估出来的价值通常都会大于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金额。我们保守估计取认缴额作为企业价值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综上,我们无论采用哪种财务评估手段,“零投资”企业的股权价值都至少等于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界定“书据所载金额”

股权转让的印花税计税依据为“书据所载金额”,这里的“书据”主要是股权转让协议。立法者设置产权转移印花税的立法初衷就是针对具有一定价值的产权的流转课以一定的税,产权的价值理所当然地成为计税依据。一般来讲,股权转让协议中会将一定金额的股权写入其中,但有时交易价格会与股权金额不一致,税务人员就需判断哪个金额更能反映股权的价值从而将其作为计税依据。如若两个金额均不能反映股权的价值,那么税务人员便可根据征管法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计税依据,本文暂不讨论核定计税依据的特殊情形。剔除核定征收的特例,我们就通常的“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到底有没有“书据所载金额”来做个分析。

首先,任何企业成立都是有注册资本的,即使是资本尚未到位,股权转让协议都必须标明转让了多少金额的股权给对方,这其实就已经是“书据所载金额”。有些人认为这些金额都没到位,是虚的,应以反映股权价值的交易金额(零)为计税依据。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零投资”企业也是有价值的,股权金额即使没到位它也不是虚的,以交易金额为零为由而不交印花税自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交易金额并不能反映股权的真正价值。

其次,“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交易金额真的就是“零”吗?我们假定获得股权的买受人真的没拿出资产或资金交给出让人,这笔交易是否就真的是“零”对价成交?笔者先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便分析:某人欠债100万而购置了价值100万的房子,后转让给另一人,条件是只要那人承担他因买房而欠的100万房子就归他了,结果后者没花一分钱就取得了房子。在这个例子中,买受人真的没花一分钱吗?难道是“零”成交吗?显然不是,别忘了买受人是要替出卖人还债的,这笔债是多少,成交金额就是多少。其实例子中的价款支付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企业并购重组中了,这就是“承债”交易方式,实力企业承担被并购企业的外债而获得其控制权。“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表面上看,买受人未支付对价,但出卖人本身对企业的出资义务因为股权转让而消失了,买受人因股权转让而使自己背负了本应由出卖人承担的出资之债。这种出资之债的转移使双方的经济利益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能认为这是“零”交易吗?即使股权转让协议中写交易金额为零,税务人员也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分析认缴的出资额才是实际的交易对价。综上分析,“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即使买受人未付出资产或现金,也是有“书据所载金额”的,这个金额通常就是股东认缴出资额,它是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基于上述三点分析,笔者认为:“零投资”企业的股权本身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出资义务的存在,使得股权必须有金额计量,以便厘清责任范围;其次,就财务估值来看,出资义务的存在使得“零投资”企业存在表外债权,这构成了企业的资产,出资义务的存在使得企业存在未来现金流,“零投资”企业从财务估值角度看是有价值的;最后,“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是出资之债的转移,表明交易金额不是零而是所转移的资本认缴额,“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存在“书据所载金额”(认缴资本额)。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得出结论,“零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也是要按照“书据所载金额”即认缴出资额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的。

(作者单位为杭州市地方税务局上城税务分局)

上一篇:电子发票还远吗? 下一篇:处置股权收益的报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