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制作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时间:2022-06-20 01:27:12

电视剧制作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每年制作的电视剧有一万集以上,有一半左右被电视台拒播,而通过电视台播出的一半中,还有相当高的比例收视率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差,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艺术质量低,有些人将其归咎为缺乏雄厚的资金投入,部分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实际否定了这种说法,并证明重视人才和迫使人才敬业的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因素。

[关键词] 电视剧质量低劣;农村题材电视剧;重视人才;迫使人才敬业的制度

ヒ弧⒔年来我国电视剧优质比率很低

ゴ1980年开始,我国电视剧制作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具体来说是制播分离,由财务独立的企业制作电视剧卖给电视台播出,近年来也卖给网络播映,以及制作成影碟供人购买用影碟机自己播放。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电视剧制作企业财务上自负盈亏,近年来,除了极少数国家或地方政府极其需要宣传,因而进行一定财政投资的主旋律题材外,绝大多数的电视剧投资已全由制作单位投入并全部承担盈亏结果,而从2002年以来这一投入中的民间资本已占全国投资额80%以上。这使得电视剧制作者在制作电视剧时,不得不将财务盈亏置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就电视剧的私人投资者而言,能做到电视剧既具有人类普适的道德教化意义,又具有高的艺术水平,高的收视率,仍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于国家社会更是如此。但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不但在这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方面很不理想,就是一个方面也是差强人意。最近几年来,美国一年生产的电视剧不过是3 000集左右,电视收入却占世界收入的75%以上。我国电视剧从2003年起,产量都在1万集以上,但很高的比例得不到电视台购买播出,如2006年产量是13 840集,得到电视台购买的只有约7 000集,能进入黄金档的只有约3 000集,致使每集至少在15万元以上的投资绝大部分打了水漂。得到业内人士和公众都认可的剧目很少。[1]

ザ、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实际证明,优质电视剧比率低原因并不在于资金投入少不少电视剧制作者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咎于资金不多,许多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足以证明这种说法不成立。

ヒ蛭在这一时期,部分农村题材电视剧做到了高艺术质量、高收视率和低成本的统一,如1992年10集的《外来妹》,1993年14集的《女人不是月亮》,21世纪以来均为35集以内的《当家的女人》《刘老根》《女人的村庄》等,它们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很高的艺术水平,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如当年《女人不是月亮》和《外来妹》,首播时轰动全国,《女人的村庄》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达3.85%,居2009年前10个月首位,差不多是同频道电视剧平均收视率2.0%的两倍。《乡村爱情》则以收视率6%在央视2006年电视剧收视排行中列第3。并且多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等奖项,尽管我们找不到制作方的财务数据,但于内行人而言,财务逻辑并不是秘密,而财务逻辑明白无误地证明,如果相关元素正常,制作方的利润不会低。并且由于剧中没有市场价格很高的大牌演员,不需要购买或租赁昂贵的道具,转换很多并且距离远的场地,所需投入的成本并不高。近年来,我国20集电视剧的投资额在300万~3 000万元之间,这些均属现代剧,是所需投资最少的类型。[2]

ト、我国的国情致使制作电视剧重点应在需投资少的类型

电视剧中有投资额大但赢利也多的类型,如《闯关东》投资额大,但首轮播出便获得了2 000多万元利润。这类的例子还有《郑和下西洋》等,美国拉蒙公司的《干杯》,25集竟花了6 500万美元,收视率最高时达全美国45.9%,此剧连创连播11年,总共获得业内美誉度很高的艾美奖26项,外加111项提名。但这并不等于电视剧都需要大投资才能赢得高的收视率、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商业赢利,美国华纳公司的《急诊室的故事》,一集成本不到150万美元,卖给电视台的价格却高达一集1 300万美元,华纳公司2006年营业收入442亿美元,是我国广播电视业全部营业收入1 099亿元的3倍多。[3]这说明,我国有些投资上千万元的电视剧,播出后效果极差,制作者说只因投资不多不是事实。

サ比,投资少同样可以取得好效果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整个电视剧产业为了节省成本,都是制作这类成本低的电视剧。国家电视剧产业在整体上,应该是各种题材百花纷呈,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受众观赏的多种需要,如《走向共和》这种重大题材,《北京人在纽约》这种特殊题材,制作成本虽然大也必须有。但从成本和效益综合之比考虑,以我国人均GDP不过是3 000多美元的国情,制作电视剧更高的比例应该是这种小投入题材,近年来确实也是这种题材占多数,市级电视台甚至省级电视台首播的剧目,根本就没有卖得出去的那7 000多集电视剧,绝大多数均是。所以,提高这种小投入题材的质量,对于改善整个电视剧产业的窘况,和激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电视剧制作而言,是最迫切的。

ニ摹⒌缡泳缰谱髯龅降统杀靖咝б,所倚重的应是艺术和机制这些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实际表明,艺术还是最有力量的,要想做到成本少收益大最能信赖的还是艺术,而要能保证艺术质量,最可依靠的是人才,是人才的敬业精神。近年来,由于电视卫星和闭路传送频道的增多,2007年,我国电视卫星频道有208个,付费频道138个,公共频道1 238个,[1]电视台,甚至同一电视台不同频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电视剧制作者为了争夺受众的眼球,故意将电视剧包括人物形象在内的内容设计特别,企图依靠新奇性来取得收视率,如有一部电视剧竟然写剧中土匪的山规是:人被虏上山后,要么入伙,要么被砍断手脚再走人。事实上这是犯土匪行业的大忌,人们当土匪的目的多是谋财,多以劫富济贫为借口抢劫富人,收买穷人心,只有疯土匪才会做这种过于恶劣,会招致官府往死里剿的事。不少电视剧尽管依靠这种为了媚俗不惜生活暂时取得了一些收视率,但人类的文学史证明其肯定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也不能真正征服受众。

ド鲜雠逄獠挠判愕缡泳绾驼庵值缡泳绲母本不同在于:前者内容是来自生活后者不是;前者制作者有较高的编剧等水平,敬畏艺术,尊重生活,全剧有着活脱脱的生活气息,后者有的是编剧水平低,有的是虽然有编导和导演水平,但不敬畏艺术,不尊重生活,在家里臆想或者是根据别人的成功简单地胡编或瞎模仿。许多所谓言情剧武打剧均如此。而像《潜伏》成功后,几乎是一夜间就冒出了无数粗制滥造的谍战剧,但能达到《潜伏》水平一半者寥寥无几。有的甚至用名字哄人,骗取受众的注意,如有个剧目是外国的地点加恋爱,受众看了题目以为是描写跨国婚姻的故事,实际上全剧根本没有多少这种内容,让受众完全失去了对电视剧题目的信任感,许多人对新剧是等播映一段时间,社会有良好反响后再看。

ヒ使得电视剧制作者真正敬畏艺术,尊重生活,良好的机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赵本山在电视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按2009年市价,赵本山领衔的本山传媒制作的电视剧,光是播映权一出就可以卖得5 000万元,而制作成本以30集算不会超过3 000万元。[2]赵本山的成功,当然得益于他的艺术水平和商业能力,而相对公平和自由的竞争机制也同样重要。这一机制使他能深入到东北各地的二人转演出现场中,挑选有才华的演员,组成了他的演员团队,优胜劣汰的管理使这些演员十分敬业,使得赵本山在制作电视剧时不但不用高价外聘演员,保证了低成本,还通过让他们先演电视剧走红,再转到2009年时已遍布全国城市的刘老根剧场,借电视剧的影响来聚集刘老根剧场的人气,这些剧场仅2009年收入可达1.5亿元。市场竞争机制使赵本山的成功,还表现在赵本山的失败受到市场的惩罚方面,赵本山投资辽宁足球队等非文化领域的失败,迫使他不得不专心于他擅长的表演领域,投资《男妇女主任》《关东大先生》不成功,迫使他在投资任何一个电视剧时都不得不小心翼翼。不过于自信,永远畏惧市场的复杂,对任何商业投资都是最重要的元素。

ッ拦的电视剧之所以取得那样高的成就,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依靠机制。美国1990年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2008年光是在校硕士博士生就有300多万和25万多人,以这为基础,许多具有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并且还是多学位的美国编剧协会会员就有1.2万多人,按一年3 000集平均计算,编一集可有几个编剧供选择,每个编剧的收入都和工作效果挂钩。编剧实行个人负责的中心制,每集的编剧中心负责人,组织编剧们比较多个编剧方案,依靠集体智慧决定用其中最优的。如此激烈的生存市场竞争,使得许多美国编剧学习非常努力,具有很高的水平,在这一基础上十分敬业,编剧们经常深入民间,了解剧本题材的生活实际,剧本编出来乃至拍成电视剧后,要请熟悉剧中生活的人先试看,如有必要就按他们的意见尽量改好,并且有着非常强的受众针对性,如以女性为收视对象的人生频道2005年有线订户达8 800多万。[3]

2005年时,我国持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国民有6 653.19万人,其中国内授予的硕士博士为120.1万和15.9376万人,还有30多万归国留学生,其中许多人学的是文学专业。而上海戏剧学院近十多年来每年都培养出10到20名导演专业毕业生,但至今90%以上没有导演的机会,[4]全国自费跟着一个电视剧组希望能被导演看上有表演机会的人有数千之多,其中不少是表演专业毕业生。如果以良好的机制,将这些大学生吸纳到电视剧编剧、导演、演员中来,用外部的制度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敬业,不得不深入生活,认真地编剧、导演、表演,全国出现大量的成本低质量却是同样精良的电视剧决不是高不可攀,如《女人不是月亮》《女人的村庄》《当家的女人》等电视剧,即使主要演员也多是名不见经传,但一样演得非常好,表演得非常真实。全国优质电视剧奇缺,2004年,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出口额800万美元,而4 000多万人口的韩国是7 146万美元的局面一定能够改变。[1]近年来,东北还主要是辽宁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获得了一连串的成功,如果全国其他地区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也能这样,以一个省市一年3部60集计算,全国就有93部1 860集,差不多赶上美国的数量,此外还有其他题材的电视剧,如果都能这样,全国出现的就是到处电视台都在放好剧,而不是今天一出好剧也难求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邵奇.中国电视剧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高福安,宋培义.电视制片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 苗棣,赵长军.论通俗文化――美国电视剧类型分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4] 王处辉.实现规模扩张更要追求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09-18(09).

[作者简介] 韦春昭(1963―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国家文科基地中文系文学学士,宾阳电视台主任记者,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及电视。

上一篇:农村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手法刍议 下一篇: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伪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