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6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0 12:59:03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66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在冠状动脉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judkin法常规进行CAG检查,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造影剂选用优维显370,按照不同的投射,对36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CAG阳性率98%,心绞痛组阳性率64%,不典型心绞痛组CAG阳性率21.9%,冠状动脉发育畸形与起源部位异常占1.9%。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指标。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002年至今住院患者366例,男284例,女82例,年龄25~81岁,平均60±13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7例,典型心绞痛73例,不典型心绞痛176例,肥厚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先心病4例,合并高血压125例,2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78例。造影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胸片、部分行动态心电图、心肌ECT、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冠脉CT螺旋扫描、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测定。

方法:选用仪器为万东公司生产的CGO-2100C型数字减影大C臂X线机,录像速度15~30帧/秒。按judkin法常规进行CAG检查,经左或右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造影剂选用优维显370,投照取右前斜位(RAO)30°加向足和头30°,左前斜(LAO)45°加向足和头30°及后前位(P-A)位加向头30°,必要时加其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在2周后进行CAG,判断标准采用国际统一直径法,以紧临狭窄段的正常或无明显病变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为100%,狭窄处血管直径减少的百分数为狭窄程度:<50%为无明显狭窄,<90%中度狭窄,90%~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阻塞,无前向血流。CAG阳性指患者造影显示存在1支或多支超50%管径的狭窄。

治疗:204例CAG阳性患者中有18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TA+支架置入术),8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他15例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

结 果

阳性率:366例CAG,病变阳性者286例,占78.2%;其中左优势型15例,占3.9%,右优势型318例,占87.1%,均衡型33例,占9%,其中心肌梗死组CAG阳性者101例,占98%;心绞痛组阳性者64例,占87.1%;不典型心绞痛组阳性者39例,占21.9%,风心痛、先心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冠造阳性率均为0。造影阳性的101例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有血管闭塞,54例血管90%以上狭窄。典型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5;不典型心绞痛组及其他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1。

冠脉狭窄病变情况:366例CAG中血管狭窄≥50%的204例;CAG阴性的159例患者中血管狭窄<50%的89例,无血管狭窄者60例,有7例患者有血管痉挛,显影迟缓。在366例CAG患者中有1例右冠状动脉发育不全,1例患者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3例有冠状动脉高位起源,1例有冠状动脉心室瘘,畸形发生率1.9%。366例患者病变血管为474支,单支病变58例,占28.4%,双支病变72例,占35.3%,三支病变74例,占36.3%。

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心室颤动,1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4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恶心、低血压,7例血管痉挛显影迟缓,伴发心绞痛,局部血肿6例,1例假性动脉瘤,2例术后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冠脉夹层。

讨 论

CAG被誉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也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的先决条件,本文与报道的中国人的冠状动脉特点相符合[1]。与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发生于1%~2%的冠状动脉造影者报道接近[2]。心肌梗死组CAG阳性率99%,说明对于心肌梗死组患者而言,通过临床症状和非创伤性检查基本能够作出确诊。心肌梗死CAG阴性的可能原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在造影痉挛消除或者为冠脉远端的血栓在造影时已溶解。心梗患者通过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可以再通,在不具备急诊PCTA的基层医院,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应为首选方法。典型的心绞痛组CAG阳性率较高,为92.8%,其CAG阴性患者可能为冠状动脉系统毛细血管功能不良,即X综合征。不典型心绞痛组CAG阳性率24.8%,远远低于典型心绞痛的阳性率,这向我们提示胸痛为非特异性的症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冠心病,故对于不典型胸痛患者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应给患者行冠脉造影,以明确是否患有冠脉病变,以免误诊,给患者带来经济和精神上不必要的负担。

本组患者无1例死亡,在手术期间无心肌梗死,但术中仍出现其他并发症,2例出现室颤,经电复律后很快恢复,与导管进入右冠脉口过深有关;5例出现心动过缓、恶心、低血压,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后上述症状缓解,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可能原因为迷走神经反射;14例出现血管痉挛,显影迟缓,伴胸闷,心前区不适,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100~200μg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右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与拔管时压力过大和时间过长有关;5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上述经过处理后均恢复;2例患者术中出现左心功能不全,与其术前本身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术中造影剂量相对过大有关,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故对曾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CAG时应慎重;1例曾有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冠造后肾功能损害加重,经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至造影前状态。由此可见,冠状动脉造影术虽然技术很成熟,但仍有一定的风险,术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术中要谨慎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避免反复大量应用造影剂,拔管后要充分有效地压迫止血,将并发症发生率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临床冠心病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07

2 韩雅玲.心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新视角.第1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6

上一篇:慢性胃黏膜病变500例心电图变化 下一篇: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