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

时间:2022-06-19 09:58:49

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

摘要:和谐社会中的家庭建设,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夫妻伦理建设、以人为本的亲子伦理建设和以人为本的家庭伦理教育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思考,希望能够为和谐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以人为本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社会才能健康,所以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过去,为了使家庭、邻里和睦,我们曾采取许多措施,如开展“五好家庭”、“模范丈夫”、“好婆婆”、“好媳妇”、“模范佳侣”等评选活动,今天,要使千千万万的家庭真正成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家庭,我们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建设。

中国传统的家国一体的伦理体系,抹杀了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人格,使每个人都处在父子、君臣、家国的严格秩序的系统之中,个人的自主性不能超越家庭和家族的规矩.更不能超越专制国家制度的束缚。这种保守的伦理.不能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要求,更不能适应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的要求。现代家庭伦理应尊重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尊严、价值、法权,尊重人借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利益,重视人的自主地位、自利和人格个性,也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还是一种伦理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所以,以人为本是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原则和衡量标准之一。

在肯定以人为本的家庭伦理时,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全面要求,力求人与自然、人与家庭、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不能过于强调个人利己主义,而忽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否则必然影响社会的和谐。

一、以人为本的夫妻伦理建设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和起点,夫妻关系是一切家庭关系中最亲近和最基本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枢纽,夫妻两性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所以,以人为本的夫妻伦理是现代家庭伦理的首要内容。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是社会风俗习惯和法律规范化了的人类两性相结合的形式,是社会认可并得到社会保护的两性关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婚姻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社会风俗、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那种以爱情为唯一价值取向的婚姻既不现实,又不可能长久。所以,夫妻双方既要有情感的基础,又要有知识、志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共鸣,在生活中不断调节夫妻关系,以达到相敬如宾,和谐共处。实现“情”与“理”的调适统一。是创造美满婚姻的伦理保障。

以人为本的夫妻伦理建设,首先要以夫妻双方平等的自愿爱情为基础,没有外力的无理强加和干涉.是一种自然的异性相吸,并且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兴趣、价值观等。夫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非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女子处于“从”和“次”的位置。女子在受教育、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都享受与男子同等的待遇,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障和维护。

其次,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扶助,互敬互谅,共同承担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婚姻生活就像“双人舞”,只有相互配合才会跳得优美,才能进入一个高雅的境界。以男女平等为前提的互敬互谅,是夫妻之间家庭道德调整的基本准则。只有互敬互谅,夫妻双方的人格和尊严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使家庭成为发展双方的人格和尊严的场所,从而达到“夫妻一体”。但是,夫妻毕竟是两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心理特质、个性、行为习惯和社会关系,还有各自的财产法权,因此,“夫妻一体”并非强求同一,抹杀某一方的个性。这就需要双方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允许和承认各自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的个性自由。否则,在现代社会,在夫妻双方各自获得经济独立和社会平等的情况下,轻忽和损害对方的人格尊严和个性自由,就无异乎把对方视为附庸,必然会破坏夫妻感情。

夫妻间相敬如宾,并不是一味姑息迁就对方的缺点和错误,而要以诚相劝,给予必要的批评和鞭策,这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相互尊重,深化夫妻之情。在自尊自重基础上的相互尊重,是保持夫妻感情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应该得到发扬光大。

夫妻还要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不能以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而进行简单“分工”,忽视或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有困难,夫妻双方应该协商解决,共同应对。

二、以人为本的亲子伦理建设

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普遍化,现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出现重心下移的现象,由以传统的父子关系为中心转变为以夫妻关系、子女为中心,一些夫妻“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孩子看成“小皇帝”、“小公主”,娇纵溺爱,忽视了对老人的关爱。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增长.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老人缺乏子女的关心和照顾,成为“空巢老人”,生活孤独寂寞,有的还要在经济上受到子女的“剥削”,变成“啃老族”侵蚀的对象。凡此种种,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结构性现象,导致家庭伦理关系的失衡。

以人为本的亲子伦理建设,除了要逐渐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增加社会,更重要的是发挥传统“孝亲”伦理的现代价值,重构亲子伦理关系,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现在两代人之间的抚养和赡养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对社会负责的基础上。父母对社会负责,生育儿女,不仅是为了防老养老。更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民族绵延后代子孙;子女对社会负责,赡养父母,不仅仅是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同时还是尽到关爱老人的社会责任。父母不仅要抚养和教育子女。而且要尊重子女,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支持他们走上社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而不要采取霸道的家长作风,束缚子女的思想;子女要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帮助,到父母年老的时候,要扶助和赡养父母.这也是义务平等的体现。

构建以人为本的亲子伦理,要把握传统的优良人文资源,建立起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宗法等级结构中“父为子纲”,“孝”是家庭伦理规范体系的核心,子唯父命是从,造成了子对父的人格依附.这是不值得提倡的。然而,父母与子女毕竟存在血脉关系.亲子之情是不能泯灭的。所以,现代的亲子伦理。应该提倡父母与子女之间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抚育和赡养。父母疼爱子女,保护子女,教育子女,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子女关心父母,体贴父母,赡养父母。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得,老有所乐,不仅要从经济上、物质上,更要从精神上赡养父母,使其尽享天伦之乐。

三、以人为本的家庭伦理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最重要的 空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家庭教育包括文化知识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等内容,其中家庭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既要体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和道德的一般原则,又要体现家庭的特殊内容。

构建以人为本的家庭伦理教育,首先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勤俭节约、和睦礼让等。传统美德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其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民众心理基础.具有巨大的道德力量,在促进家庭和睦团结与社会安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继承与发扬。

其次要形成以“真爱”为核心的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关系。以人为本强调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付出真爱.没有真爱就没有真正的夫妻情感、亲子情感,也只有付出了真爱,家庭才能够成为每个成员温馨的港湾和归宿。真爱是高尚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虚柔造作的.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它还要求家庭成员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夫妻之间要尊重,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要尊重‘.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真爱才会更加牢固与坚定。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要尊重子女,给子女亲切、温馨、和谐的情感.不能采取打骂虐待等简单粗暴的方法。为人父母者.要在各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父母还要鼓励子女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尊重子女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最后要因家而异,分层次、有重点地对症下药。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条件应该有不同的家庭伦理教育的侧重。对城市家庭要注意用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内容填充家庭成员的业余生活空间;对农村家庭要侧重农业生产的管理与技术传播,以及市场信息的传递,提倡“少生、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教育。对老年的家庭成员要提示他们克服传统的长幼尊卑思想,树立起家庭成员人人平等、互相帮助的现代家风;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要加强尊老、敬老、爱老教育,加强公德意识教育。对城市中的“网络一族”要教育他们强化道德的“慎独”意识,经得起网络传媒虚拟性、面具化的道德“慎独”考验,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尤其是要坚决抵制网络中不良思想的侵蚀。促进家庭和社会协调发展,就要把家庭伦理道德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从依靠型向独立型转变.从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共进的现代家庭伦理教育。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是现代家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相信经过一个阶段的经历、体验和探索,通过道德的引导和法律的约束,每一个人都能够引发出共振――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家庭关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上一篇: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下一篇:略论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