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支教存在的问题探究

时间:2022-06-19 07:53:26

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支教存在的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11-0148-01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遍及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平等思想、教育公平思想、教育民主化思想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直接要求,既是现实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反映,也是社会对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优秀教育资源不足的反映,是我国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历史选择,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是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审视和反思,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支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不断的支教实践探索中,我们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支教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支教学校在安排支教人员时,不是优先安排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下乡支教,而是让那些本身业务水平不高的教师冲在前面,而且被选派的教师在专业上也与受援学校的需求不对口,有些教师还身兼数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违背了支教活动的初衷。这样安排下去的支教人员,根本实现不了支教目标,对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支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对支教教师的素质就有了一定要求:必须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农村地区支教不仅是从事短期的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支教过于形式化。由于支教活动的强制性,有相当一部分的支教教师并非自觉自愿支教,支教对他们而言只是评职称、评奖、评优的工具和垫脚石,他们抱着“交差”、“了愿”的心态去支教,对支教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某些支教教师甚至只挂名不上课,更有甚者,由于跟领导关系好,根本没有去过受援学校也可算作支教过。由于支教活动的短期性,它远不能迅速有效地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再加上农村地区本身的教育基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别,一旦支教活动结束,学生反而需要时间来适应原有的授课教师和教学方法。可见,目前的支教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投资。

再次,支教教师管理难。由于支教教师的特殊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天高皇帝远”,支教学校对支教教师起不到原有的约束管理作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支教教师对学校原先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受援农村学校碍于情面,“来者是客”,对支教教师不便管理,在很多方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做到与本校农村教师一视同仁,种种因素使得支教教师在受援农村学校自觉高人一等,不服管束,在失去监控管理的情况下自我放任,影响到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支教教师评价难。在受援农村学校,校方领导出于人情考虑,对支教教师的评价总结几乎都是优等,许多支教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认真干与不认真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教师评价本应是支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支教活动,现有的评价机制根本不能体现出支教教师的真正教学成果,也起不到反馈作用。

针对上述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稳步解决。

选派支教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要合理分派切合专业需求的优秀教师,使支教落到实处,让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渗透到农村受援学校。主管部门在派遣支教人员时,要做到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其次,按照学科需要,合理配置教师。

切实提高支教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支教学校要呼吁全体教师相应国家支教号召,同时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入职培训,提高支教教师的待遇,积极引导支教教师制定自身支教培养计划,激励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加入支教队伍。在支教教师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优秀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提高整个支教队伍的素质,这更有助于侧面提高农村受援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

支教和评职称挂钩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湖南省教育厅实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评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服务经历,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年;农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8年后方可流动;在城镇学校工作的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应定期到农村学校服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范例。

加强支教工作的管理力度。对派出的支教教师的资格要严格审查,绝对不能滥竽充数。明确规定支教教师的管理方,是属受援学校管理,还是受支教学校管理,防止出现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科学合理的支教教师评价体系,对支教质量的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评价应成为支教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教的对象是广大农村学生,支教活动的效果最直接地反映在学生身上,他们是最有评价权利的。学生家长是跟学生利益最相关的一方,他们对支教教师的评价也是比较公正的。另外,受援学校的教师对支教教师的工作好坏也是最清楚的。同时,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支教教师,给予相当奖励,不好的支教教师,必须进行处罚,奖优罚劣向来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支教教师之间进行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受益方,能对支教教师产生切切实实的压力,从而让他们能够踏踏实实地把课教好。因此,建立支教教师、学生、家长和受援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支教教师互评、并以后四者评价为主的评价制度,才能有效防止支教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在党的十会议上,财政部明确表示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将用于教育方面,我国有1205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其中农村教师占80%,我们只有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推动城乡教师流动等方面花大力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支教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现象,把我们的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

上一篇:巧妙处理课堂中的“意外” 下一篇:探讨初中汉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