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时间:2022-06-19 07:50:48

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都老年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术前1 d,手术当天和术后3 d患者心率、血压和焦虑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在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当日,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手术当日血压、心率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围术期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手术患者焦虑心理,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幅度。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手术患者;焦虑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与老年人比重的日益增加,因病就医而需外科手术治疗者也逐渐增多,有统计表明70岁以上老人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率约增加3倍[1]。老年患者多数有一定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血管老化、心血管系统的顺应性减弱等。手术恐惧作为一种心理刺激可导致老年手术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如这些反应过分强烈,将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老年患者的愈后和存活率[2]。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益阳市中心医院2006-2007年老年开胸开腹手术患者(≥65岁)中随机抽取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入选老年人均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病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病情及手术麻醉类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手术当天和术后3 d血压、心率变化,并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3]测量焦虑相关因素及焦虑值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价,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V10.0软件包处理分析。

2护理

2.1对照组护理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术前由病房护士做常规心理护理,做好备皮、肠道清洁等准备工作,交待患者禁食禁饮时间,术晨遵医嘱留置尿管、胃管,提前30 min由护理员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巡回护士询问患者基本情况,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对待患者要热情,各项操作轻柔,保持手术间安静,以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手术。手术结束将患者皮肤擦干净,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

2.2干预组护理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手段,干预患者的心理、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2.2.1术前心理护理

2.2.1.1术前1 d由巡回护士携带手术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手术室整体护理记录单前往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情况,掌握患者各项资料。

2.2.1.2到病房访视患者,先做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然后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性格特点,对手术麻醉的认知程度、心理焦虑程度、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患者的营养状况等,准确作出判断和评估,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复杂心理,用耐心和蔼的态度给予安慰解释。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患者,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向患者交待应做的准备,简单手术过程、麻醉方法及术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如何配合,让患者消除对手术麻醉的恐惧感和依赖感。

2.2.1.3介绍一些此类手术成功的病例及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种麻醉仪器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在手术期间有巡回护士陪同并对其进行护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2.2.1.4告之患者及陪人禁食禁饮时间及次日手术室接患者时间,解除顾虑。

2.2.2术中心理护理:由访视此患者的巡回护士接手术患者,巡回护士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认真核对患者,与患者做简单友好的交谈,询问睡眠情况等,这样可增加护患关系的融洽度,使患者对进入陌生环境的焦虑和恐惧感降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周边没有亲人,加上环境陌生,容易产生害怕的心理,从而导致不良的应激反应。这时,巡回护士应随时陪伴患者身边,并向其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交待手术的注意事项和可能体验到的各种感觉。教会患者做些简单运动以减轻术中不适,如深呼吸可缓解术中牵拉痛等,保持手术室的安静,不说与手术无关及对患者不利的话语,医源性因素也是影响手术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4]。每次护理操作前应先向患者解释,尊重患者隐私,在麻醉及手术中注意遮盖患者。麻醉好后再插导尿管,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疼痛不仅引起精神上的痛苦,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用安慰性的语言消除其顾虑或用安抚的动作握住患者的手,帮助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以避免心理因素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手术结束后,若患者清醒,以和蔼可亲的语言告之其手术很成功。擦干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穿好衣裤,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护送回病房。

2.2.3术后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是对手术效果的担心和忧虑,与器官切除后的缺失心理、疼痛等,这些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睡眠障碍、抵抗能力下降,术后康复受到影响,通过手术室护理人员定期回访患者并根据不同心理状态继续给予开导和解释,并解释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安慰及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手术后的心理反应、顺利康复。

3结果

3.1对照组与干预组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4.1干预的中心问题是增强支持因素,减少不利因素,处理焦虑反应引起的各种心身反应问题,协助处理来自医疗、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等。干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方法技巧传授、社会、家庭、个人生活行为因素干预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支持性治疗的医患关系;医生对患者亲切关怀,注意倾听、持续鼓舞,都有心理治疗作用。②由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因此对干预内容掌握和理解比较差,反应迟钝,注意力集中,因此在实施中应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使用鼓励性语言。③增强社会、家庭支持,控制不利因素。本文观察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术前S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提示该焦虑与手术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52.

[2] 曾秋萍,王岚.术前焦虑护理评述.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21-522.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4] 胡军,王琪钰,王雅琴.对入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方法的比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8-339.

上一篇:急性酒精中毒280例救治体会 下一篇:小儿外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