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6-19 06:25:2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应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人员的院前急救措施,以改善其预后。方法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统计3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人员接受的院前急救措施等临床资料。在接警、出诊的同时迅速指挥事发现场对患者进行急救,争取抢救时间,降低致残致死的可能性。结果通过实施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入院抢救前,由轻度昏迷状态转入昏睡状态7例,由昏睡状态转入嗜睡状态9例,头晕、恶心、全身乏力症状减轻者12例,病情好转5例。结论提前干预指导现场急救,尽早尽快通风,注意给已中毒人员保暖,采取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明显改善中毒患者的救治和预后。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是因为一氧化碳气体本身是无色、无刺激气味的,于每年秋冬季高发。家中有使用一氧化碳做饭、热水等,一旦有气体泄漏或燃烧不完全,在通气差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人员中毒。该气体中毒后,如果救治不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或直接死亡。本文研究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接受的院前急救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1.7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依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17例,血液COHB浓度可高于10%~20%;患者表现有剧烈的头痛、头昏、心悸、四肢无力、腹痛呕吐、昏迷嗜睡等症状。中度中毒17例,血红蛋白一氧化碳浓度高于32%~45%,症状为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口唇呈樱桃红色,出汗多,心率快,躁动不安;重度中毒5例,静脉血COHB浓度可>50%,症状为深度昏迷,无法唤醒,机体各种反射均消失,大小便失禁,骨骼肌张力增高,心率、血压下降。常有脑水肿,抽搐,呼吸衰竭,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和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大脑局灶性损害及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皮肤可出现血肿和水疱。本组39例患者30例使用煤炉燃烧不全在室内门窗紧闭时发生。9例在通风不良的浴室洗澡。

2院前急救具体方案

2.1急救前评估和指导 收到中毒急救任务后立即对患者作急救前病情评估,确认患者的年龄等个人情况、急救现场位置及联系人,并指挥在场人员对中毒患者进行急救,指挥中心应在2~4 min派出120急救车,最短时间到达中毒现场。在急救人员赶赴中毒现场的路上,急救医护人员要和在场人员保持联系,要能随时根据患者病情作出急救指导。如遇到心跳呼吸暂停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指导在场人员进行有效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为患者接受入院后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2.2处理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措施 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程度取决于气体吸入量、持续时间及个体对缺氧状态的敏感性。所以,中毒患者能否及时离开中毒环境对其预后情况极其重要。首先尽快使中毒患者离开有毒的环境,将其移至空气可流通且新鲜的环境中,解开衣扣和裤带,同时注意保暖,要求患者平卧,头偏左侧,保证其气道通畅,能够自主呼吸。若有心跳呼吸暂停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②准确评估病情迅速查体,检查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和周身情况。③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一氧化碳中毒后都会导致低氧血症产生,体内组织没有氧的供应。主动吸氧增加血液中氧浓度,促使COHb解离,释放CO。吸入新鲜空气,CO从COHb中释放约需5~10 h,而吸纯氧能使CO释放时间缩短为28~38 min,吸高于3个大气压的纯氧能缩短释放时间至18 min。所以快速提供氧气是纠正中毒后组织缺氧最有效的方法。轻度中毒要用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要用面罩高流量吸氧,氧流量设施为7~9 L/min;重度中毒要迅速进行高压氧的治疗。呼吸停止时,应及时进行呼吸机维持呼吸。④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用20G套管针作静脉留置。保证治疗药物随时可以进入患者体内,而且患者上下车搬动时,针头不易刺破血管。发生严重中毒时,脑组织会在24~48 h内迅速发生水肿,要尽快使用高效的脱水剂如:20%甘露醇、速尿等降低脑水肿发生;如果患者出现频繁抽搐,应静脉给予地西泮10~20 mg,或静脉滴注纳洛酮,用于促进清醒和中枢呼吸功能的恢复。在液体输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液体的流速和用量,以及药物是否有渗出,避免液体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2.3中毒急救的心理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突然,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迫切要求到场的医护人员能给予患者救治,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保持冷静,一面安慰好家属,一面准确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监视患者的意识状况、瞳孔有无变化,和给氧后缓解情况,便于医院内做好治疗准备。对于年龄偏大和(或)程度较严重的中毒患者,缺氧的耐受力极低,随时有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循环衰竭的危险情况,医护人员更应做好监护。

3中毒患者转运护理

3.1转运前准备 中毒严重的患者要就地进行抢救,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循环功能稳定等抢救,中毒患者在达到可以进行转送条件,再将其转移到120救护车中,送至就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和家属做好沟通,并通知接收医院做好救治的准备,在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平稳,动作快速衔接。

3.2转运途中护理 患者转运到救护车中,应保持仰卧位,鼻子朝向左侧,安排的陪护人员不能惊慌,协助医护人员安抚患者;车内医护人员要防止氧气管道扭曲、移位甚至是脱落;使用心电监护仪,运送途中全程严密检测中毒患者的心电变化,同时观察其心律、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准确记录。随车的医护人员要能够根据中毒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应用缓解中毒的药物,保证输液器不扭转,准确控制好液体输入速度;车内准备除颤器、吸引器和气管插管等备用设备,以便于在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能够快速抢救。本实验采集的39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后,全部平稳转运至就近医院接受治疗。经过高效的院前急救措施的实施,争取了有效抢救中毒患者的时间,而且运送途中的不间断监护及救治,确保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后遗症的产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4讨论

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和游离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与其亲合力的280~310倍,因此一氧化碳极易与氧竞争结合游离血红蛋白,其结合产物为碳氧血红蛋白。结合物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氧合血红蛋白原有的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呼吸链破坏、生理氧化还原反应受抑制。神经组织对一氧化碳最敏感,其极不耐受缺氧,而且心肌细胞对缺氧也很敏感,所以要及时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研究提出,静脉血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减半时间在室内至少需3h。中毒患者需要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保持与中毒现场联络,指挥现场人员尽快尽早对中毒患者进行抢救,为入院治疗患者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和(或)后遗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把询问、检查、评估、转运等步骤同时进行,并向就近医院急诊科汇报患者状况,选择最佳时刻运用高压纯氧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160.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编辑/肖慧

上一篇:浅谈良好的语言行为规范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妈富隆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