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妙用学生的“错处”

时间:2022-06-19 06:15:45

刍议妙用学生的“错处”

新课标实行十年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促使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我常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记入我的教学笔记中,朝花夕拾,积少成多,对某一种方法的运用也就有了相对多的体验.下面仅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我在处置学生“错处”这一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感悟.

一、借用学生“错处”,创造温馨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来学习的,学习就不可能没有错误,因此,课堂上学生有错,这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错处”.处理得好,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处理不好,就极有可能导致教学停滞不前、师生关系僵化.学生的“错处”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阻止教学环节前行的拦路石,是垃圾,我却认为,“错处”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生成的闪光点.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的“错处”就是这样的宝贝.有这么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学习《整式的除法》(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第二天,我在上课时进行作业讲评,其中有这样一道计算题有学生做错了:(25x3+15x2-20x)÷(-5x),我在黑板上板书题目以后这样开头:“就是这一道题,有学生手中的笔不听使唤,几经折腾,竟然算错了.”此言一出,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言语,以为老师更为严厉的语言就要冲口而出了.但是,我话锋一转,说:“也就是这一道题,让我知道了极少数学生身上还存在着可以克服的粗心大意的毛病.我找了两三个学生谈过这次作业的这个问题,他们的直白和腼腆告诉我,他们非常愿意改正这样的毛病,我也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坦诚和微笑.相信这样的情况在以后会大大减少,直到杜绝.同时,其他没有这方面错误的学生也该感谢这几位同学,是他们的错让你们以后去避免这样可能的错误.”在这一张一弛之间,课堂的气氛得到了缓解,学生们的脸都舒展开来,笑容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脸上,温馨的教学氛围出现了.作为教师,不能借用学生的错误去树立教师的权威,而是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善意的批评,从而为改正错误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还有一次是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除》(同上,见《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我指出了学生的一处比较出格的“错处”,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对大家说:“这个错误是我的,我接受批评,但是因为我的错,让大家知道了今后不该这样做,你们应该感谢我.”学生们都愣住了,这显然带有点恶作剧的意思,我没有发火,而是顺着这位学生的话说:“他的直率让老师钦佩,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我们何不以掌声来感谢他呢?”同学们的掌声热烈使这位学生倒反而不好意思了,教学气氛也由紧张转为了和谐.

二、巧用学生“错处”,激发主体的学习潜能

有人希望学生在课上每次回答问题都正确,每次作业都没有错误,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既然不可能,我们为什么不巧用学生的“错处”,去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呢?平时,我有意识地去这样实践.比如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同上,《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后,我出了这样一道探索题:

在周长为定值p的扇形中,半径是多少时扇形的面积最大?

我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来做题,没有做对.错了怎么办?我鼓励大家:“这道题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可以一个人钻研,也可由前后桌同学互相探讨解决.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你们的结果,更需要你们解题的过程,并且要解释为什么用这种解法?还有没有其他解法了?解题中你运用了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点?请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潜能被激发起来了,没多久,大家纷纷举手,发言相当踊跃.

三、利用学生“错处”,改变教案原来的预设

叶澜教授曾这样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管我们的教案有多么完美无缺,但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一线的教师都知道,改变教案原来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经常会发生的事.这种改变可能有多种原因,利用学生“错处”的改变也包括其中.学习《一次函数》(同上,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次函数》),当前面的教学环节都圆满完成,只剩下小结和布置作业时,我原来的预设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布置课外作业,但是,一个原来成绩平平的学生张严举手要求发言:老师,我来小结吧.看他蛮有信心,我点了点头,将原来的预设放一边.张严从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可惜的是,当他讲对了大一半的时候,我觉得他“卡壳”了.便立刻接上去说:“张严说得多好啊,剩下没有说完的部分,不能让他一个人说了去.”一场即将发生的尴尬被轻轻掩饰了过去,教案的预设是改变了,但是,学生的热烈讨论营造了更为精彩的生成.

上一篇:浅议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基于词句段的高效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