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与经济增长研究

时间:2022-06-19 05:43:18

“资源诅咒”与经济增长研究

摘 要:就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印证了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着重利用有代表性的陕北、山西解释“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阐述资源丰裕地区如何应对“资源诅咒”。

关键词:经济增长;资源诅咒;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42-02

1 导论

“资源的诅咒”的涵义是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较早对“资源诅咒”问题关注的是Eary和Wijnbergen(1986)、Gelb(1985)、Auty(1990)。1993年,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概念,即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非有利条件,反而可能成为增长的限制因素。Sachs和warner(1995)的经典文献选取87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检验一国经济增长与其所拥有自然资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以上分析针对的是国家,那么在省级范围内否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文章从此角度着手,分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以及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2 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表1给出了1985-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产出和经济增长数据。表中只是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某些省份的数据,以说明问题。在衡量各地区经济增长快慢程度时,考虑到各地区人口因素的影响,下文采用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公式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1/T)ln(PGDP1/PGDP0)

其中,T为增长年限,PGDP1为2009年各省份人均GDP,PGDP0为1985年各省份人均GDP。原煤、原油和天然气是1985-2009年间的平均产量。

从表中可看出平均经济增长率较高的是福建、广东和浙江,虽然其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但经济增长率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超出全国平均增长率约1-2个百分点。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辽宁、山西、陕西等省份,虽然资源丰裕但经济增长较慢,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大致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并不是自然资源越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就越高,同时也印证了国际范围内存在的“资源诅咒”问题在我国也存在。

3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3.1 要素转移效应引发“荷兰病”

资源丰裕的陕西、山西的工业结构性矛盾正体现出“荷兰病”的症状。由于这些地区自然资源的丰裕、较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中间的利润,政府和民间的资本都会转向资源部门,引发该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造就了造成该地区采掘业和消费型服务业的畸形繁荣。以陕西陕北为例,由于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政府、私人的资本都大量转向此部门,在1995年后陕北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转向以第二产业主导。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快速发展,2001~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及炼油产业等资源型产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0.34%,但同时,三产业比重却徘徊不前。

资本的转移限制了制造业和生产业的资本投入水平,其不得不花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会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虽然自然资源部门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其他部门产品的需求,但是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购买其他地区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地区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而制造业作为工业化时期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它的衰落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形成致命打击。

3.2 产业结构抑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从长期看,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在资源丰裕的地区,畸形的产业结构使得中,初级产品的生产构成了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这些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因此扩大教育支出以增加人力资本对这些地区是没有必要的。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就业领域仍然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接受教育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收益并不高,因而个人也缺乏接受教育的激励。由于教育支出不足、人力资本匾乏,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被极度压缩,因此,资源丰裕的地区往往也缺乏长期增长的动力。

当然,资源产业的繁荣及其企业的高工资和高福利会吸引外来人员,但对于当地更多的家族经营、粗放管理的模式下,没有形成两权分离的委托――制度,不利于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作用的发挥。也就意味着吸引更多的是初级人才,由于缺乏市场高级人才的数量去没有显著增加,因而挤压了相对更倚重人才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3.3 外部环境恶化促使资本外流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矿产资源的开采都会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伤亡事故。例如到2007年底,榆林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39.57平方公里,其中塌陷64.25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近万人,损毁房屋4500多间,耕地2.4万多亩,林草地近7万亩。并且随着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造成了一些地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和大气污染加重。特别是大量小厂矿的乱采乱挖,增加了许多新的污染源,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雪上加霜。在这样恶化的外部环境下,为追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生活空间和消费场所,一些富裕的人群便将资金转移至环境较好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据报道,每年仅房地产购买一项,山西省外流资金就在100亿元以上,这个数字对于经济落后的山西而言,绝对是一笔巨额财富。

此外,由于当地制造业逐渐萎缩,矿产开采积累的资金缺乏可供投资的对象,投资环境的恶化不仅难于吸引外部资金进入,也迫使本地投资者将资金转移至其他地区寻觅投资机会。这就形成一方面政府花大力气、高成本地从外面引资,另一方面本地富豪却不断地对外转移资金的奇特现象。

4 资源丰裕地区应对“资源诅咒”的建议

4.1 根据地区特色积极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奥提(Auty)认为产业的单一是资源丰富国家经济绩效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资源诅咒的首要措施是发展多元化产业。其可依托能源产业发展获得的资金,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要求大量发展有潜力的产业。重点发展煤、电、天然气为主的工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制造业等;同时把旅游业、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如陕北的榆林有大量优质的旅游景区:全世界唯一存留的匈奴都城――统万城;万里长城最大的烽火台――镇北台;不亚于平遥古城的榆林古城等,但都由于投资不足没有进行积极的开发,对旅游景点的打造、包装不足,无法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产业,通过一定的政策,给予一定的贴息或旅游发展基金等,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起来后,可解决民间资本外流的问题,这对于政府引导资金进入相关产业提供很好的契机。并且可扭转资源丰裕畸形的产业结构,资本不再只是进入能源产业,也会积极的进入制造业,对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吸引高端人才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2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创造财富的能力

经济学家Barro对经济增长的跨国研究显示:初始的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因此资源富裕的地区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投入水平,以加快科技创新带动人力资源提升,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首先政府必须增加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不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重点放在基础教育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再教育和培训上,吸引外来的技术人才和知识人才,积累宝贵的人力资本。其次是增强居民自我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不是靠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获得更多收益。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农民进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就业,并且不是暂时性的就业。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健康水平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提高,有助于实现人口、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机制,完善资源补偿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价格偏低,目前我国水价仅为国际水价的1/3。大量高能耗产品争相出口,有些产品价格之低甚至接近倾销。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有关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形成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机制,在提供普遍服务的同时,发挥价格对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调节作用。在定价时,必须充分考虑能源开发中的资源代价、生态环境代价、生命代价、后续发展能力代价,并且加上“机会成本代价”,以维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进一步改革资源税,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资源税作为一个地方税种在我国税制体系中只能算一个小税种,开征以来存在税率比较低,从量计征,以及税收总额少等问题,其征收并没有构成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的区域财政能力的明显差距。因此,可以适当提高资源税率,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把这部分利益让给地方,让他们拿出来解决教育问题、环境问题和农村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宋蕾.发改委报告排名中西部六省区持续发展能力差[N].第一财经日报,2006-08-04.

[2]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说明[J].经济学学家,2005,(6).

上一篇:中国C2C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分析 下一篇:我国尼龙产业发展现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