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彩画的创新

时间:2022-06-19 12:27:25

浅析水彩画的创新

【摘要】作为西方绘画体系三大画种之一的水彩画,对于今天的中国画家来说,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既可承接西洋绘画的特点,建构空间与框架,擅长形与色的表现;又可与东方绘画相融汇,讲究书写挥洒、浓淡相宜,体现神、形、气、韵的内涵。这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画种。近十多年来,由于水彩画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个性,及其工具简便,适用面广,表现功能完整等优势,备受广大群众和美术创作者的青睐。这一充满无限生机的态势,使中国水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然而,我们也看到,水彩画创作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景写生,风格手法单一,题材僵化,创作意识薄弱等,仍是现在极需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冷静的思考,必将对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彩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60-2

一、关于材料与技法

水彩画技法被公认为绘画门类中较难掌握的一种。因此它首先有其“包容性”,可借鉴油画、国画、版画、装磺、书法等技法技巧,可在不同材料的板、布、纸上作画,可干可湿,可厚可薄,亦可画、印、喷、洒、刮……。其次它又有其独特性,受到颜料、纸张、水分、速度、气侯等制约,且随时可能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挑战,必须具有高度的预估能力和控制能力。作为水彩画家,如何做到既熟练又准确地运用技法来表达创作意图,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课题。

所谓熟练,意即掌握一切媒介材料的性能、特点,并能娴熟地驾驭它们,使其充分再现意象中的形象,对于它的干湿、重叠、衔接、用笔、速度等胸有成竹。所谓准确,则是因为技法是实现观念的手段,是表现内容的基础,是为画面主题服务的,而绝非纯粹的制作、简单的模仿、为技法而技法。何时需要喷雾洒水,何时需要重叠千效,都须经过仔细推敲琢磨方可下手。

曾有作者,买来不少有关技法的书籍,逐个试验。盐巴、酒精、汽油、木屑、蜡笔、海绵、喷壶等材料工具摆满了屋子,若干时间后,竟能熟练掌握不少技法及制作肌理了。为了充分“体现”这些技法的魅力,便不惜往每幅画上泼蜡、撒盐、喷水,但他忽略了准确运用技法这一关键,使得画面僵化、平庸和腻味。这种滥用技法的创作方法牵强做作,使作品失去内涵,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上。

所以,技法的熟练必须与形式语言,精神意蕴准确得当地结合起来。只有把共性的程式语汇变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才能显示自己的独到之处和艺术创见。中国水彩画坛上有不少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技法之所以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就是因为这些技法绝妙地再现了作者的主观意象,既烘托出主题,又体现了作者自身的审美意趣。象浙沪一带的江南画家,充分运用水色泼洒、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烟雨空乡蒙的水乡城镇;广东一带的作者简约概括、层层渲染的技法则赋于静物坚实厚重和隽永亮丽的品质;而北方画家更以其沉稳细腻的笔触塑造农家院落、人情风土。这些都是技法和审美主题完美结合的典范。技法在这里成为体现画家艺术境界的重要语言体系的构架因素。

艺术领域的审美意象要获得物质的形式,使它从无形的,感触不到的意中之象变成有形的,视觉可直接把握的画中之象,需要用媒介的传达来表现。只有既熟练又准确地运用技法,才能把审美认识更好地传达出来,使其成为物态化的视觉艺术形象。诚然,媒介创造技法产生肌理具有本身完全意义的审美价值,但它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呈现外在形式的指向和创作的最终目的。

二、关于思想与精神

一幅作品的成功既赖以准确熟练的技法,又须充分体现思想精神与品格个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哪怕是简单的风景静物,也应溶入作者的绘画理念,审美意趣,用符合自身逻辑思维的观点去构想、统摄作品产生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佳作。

就近年来看,水彩画创作的构思、立意、观念诸方面虽有突破,但进度仍显缓慢。翻模照片,对景写生,争相效仿,东拼西凑的方法仍普遍存在。曾经有一届画展,由于上一届的一幅羊头骨获了奖,便涌现出大批画牛、羊头骨的静物,手法也接近雷同,几乎是清一色的静物写真模式,没有个性思维,更谈不上精神创造。这种一拥而上的创作作风,阻碍了水彩画的发展。

同样是对景写真,一代水彩画大师安德鲁·怀斯一生中也仅仅表现了几个题材,但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种精神、象征和意境,饱含了深刻的创作意识,呈现的是人类的精神特征,每幅画都给人一种感动。他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去挖掘事物的本质现象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转瞬即逝的变化中抓住了永恒之物。怀斯作品的魅力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他的创作过程不是机械的再现,而是观察、选择、思考、制作的过程,表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这种创作意识是我们每一位作者应极力提倡的。我们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学识、修养、才赋、个性,崇尚真诚,强调感受,树立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强调自我表现和创作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上品和精品。

用智慧和心灵去把握技法,从广泛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累中汲收滋养,不断发现和思考,创作出使人既能体验到“有意味的形式”,又能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个性与精神的作品。这一创作方向,是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所必须努力的。

三、关于发展与创新

二十世纪的美术领域处在飞速发展.变更、革命的时期。从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性再现,到体现主观感受的感性表现,直至纷呈多彩的现代艺术形态,艺术家们正在为突破传统,打开格局,创立新的精神理念、技法形式等做着不懈的努力和尝试。这一汹涌澎湃之势也冲击着水彩画坛。毫无疑问,发展与创新已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们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思想意识、观念精神的更新。人类今天对自身及客观世界认识的领域已更加广泛与深入,审美心理,视觉思维等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这有利于在手法、题材、内容上做大幅度的突破。中国水彩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它必须体现时代的气息和精神,折射当代人的心态和风貌。具体来说,须对语言、意识、形态做横、纵向的探索与总结,使创作手法不停留在表层结构及小品型的方式上。拓展艺术视野,更好地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调动潜能与才智,用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思路去开启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到现实社会中去寻觅精神与永恒。

其次,新工艺材料的出现为艺术家探索与实践新的表现手段提供了机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条件在传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水彩画的潜力和优势,勇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打破陈旧单调的格式。这是一场工具层面的革命,它提出了水彩画蕴含的科学因素,并对画家把握和运用水彩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全国第九届美展水彩画展区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作品大胆地尝试了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法。不管这些作品是否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但它预示着作者群体已充分意识到这场革命的必然性。他们已不再满足于那种小题材、小画幅及程式化的技法运用,开辟了底料、颜色、纸张、画笔、添加剂等新的创作手段,大胆去尝试前人未曾触及过的材料与工具。全方位地探求了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和风范品格。新的世纪要求我们在理念意识和创作手法上做转型的更新。求实、求变、求新,是历史对一代画家的期望,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只有全面展开水彩画创作的探索与创新,才能以其鲜明的中国水彩风格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

四、具体做法

要继续从中国画中汲取精髓。中国画有极为丰富的精深内容,很值得水彩画家学习研究。其中,许多水彩画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大胆的借鉴中国写意水墨画和西方现代绘画中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的艺术思维,以对平面的自由支配代替了透视、光影、立体造型等法则。古元的水彩作品《水乡》中,把丰富的墨色变化和水墨画的笔韵、诗意,高度融合。郭德庵作品《荷花》中,画家利用水色的染积把水彩作品推到了中国画式外观化的极致边缘。在坎勒作品《森林的报告》中,作者借助了漆画的语言表达形式,用高度概括的色彩、构图、造型、特殊的肌理营造出极具装饰美感的画面效果。刘寿祥的作品中体现着装饰风格和现代构成意识,王维新、王涌的作品中体现着中国写意水墨画的艺术思维。其实,每个作者应该立足于水彩画特点和作者不同条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步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并把学习到的用笔、用墨、用色等技法上的许多经验,吸收融化到水彩画作品中去。

“广派”水彩的大胆创新。通常,人们对水彩画的感观认识主要水色淋漓、轻快、酣畅的印象。然而,随着水彩艺术的发展,艺术流派、水彩技法创新模式可谓异彩纷呈。王肇民把中国画笔法中的效擦、飞白、骨笔等用法与水彩语言高度融合,把西方的具象表现与东方的意象表现共溶。他的作品亦体现了“以浊见清,以轻见重,以巧见拙,以华见朴,以矛盾的统一为依归”的艺术格调。这种水彩技法的创新在于把涩笔、肌理、色块与概括的造型高度融合,其作品中蕴含强大的张力。他们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画面色彩无论是对比还是统一都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

新材料技法要创新运用。水彩向着多样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水彩在材料和工具的运用上就尤为重要。绘画材料之所以被艺术家发现,不只是物理特性,更因为它的审美特性。材料在物理上和心理上相互依存。绘画艺术要不断向前发展,艺术家们更加注重材质美学价值的发掘和综合运用。通常的水彩技法材料有丙烯、蛋彩、油彩、胶彩、盐等。而现代水彩材料的综合应用革命要更加彻底,无论从纸张、颜色、画笔上,都要进行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任丽莉.论水彩画技法的多元创新[J].神州,2012(14).

[2]谢艾非.水彩画——创作的探索与创新[J].福建艺术,2000(4).

【作者简介】王佳琦: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彩专业。

上一篇:从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看其乐剧改革...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