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06-19 11:57:05

生物实验教学的体会

生物和物理、化学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生物教学中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程序控制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要做到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在熟识实验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实验操作程序

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把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总结为“滴”“刮”“涂”“盖”“染”;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把装片的制作顺序概括为“盐酸解离”“清水漂洗”“龙胆染色”“压片制片”,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按程序进行实验,牢固掌握实验步骤,又能够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观察质量。

2.培养学生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做到

(1)从整体到局部,如在“观察葫芦藓”及“观察铁线蕨”的实验中,要先观察整株植物的形态,再看它的根(或假根)、茎、叶。

(2)由表及里,如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先看外部形态,再看内部结构。

(3)由粗到细,如在“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实验中,要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

二、结果控制

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验前“定点,抓预习”

对每个实验,笔者都坚持首先把重点、难点提前告诉学生,同时围绕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的内容、有议论的话题。在预习期间,笔者也经常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导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从而为实验课减少盲目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在实验中“立标,重规范”

每次在学生动手操作以前,笔者都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标准。如在“观察和解剖鲫鱼”等实验材料较大的实验中,就可以亲手对解剖过程进行示范,让学生对何处下剪、下剪深度、剪到何处、解剖剪的倾斜度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观察草履虫”等实验材料非常小的实验中,则可以运用录像片对学生进行前期的指导。

3.在实验中“控速,促进程”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难免“离标”。对待这种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离标”走样的学生应在讲清楚道理后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

总之,在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控,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引起教与学双方的同步反应,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才不会感到费神费心,才会为实验课减少盲目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第八中学)

上一篇:如何搞好化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 下一篇:真情实感 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