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检验》课程教学的创新设想

时间:2022-06-19 10:48:52

《化工设备检验》课程教学的创新设想

【摘 要】本文结合《化工设备检验》的多年教学体验,利用企业化工设备检验的实践,提出了项目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工设备检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实施工学交替。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对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核心实践技能课程《化工设备检验》教学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改革。

1 《化工设备检验》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化工设备检验》这门课程是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胜任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特种设备检验员岗位工作。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工具的使用,掌握下料检验、卷圆检验、组装检验、接管开孔检验、水压试验、涂装检验、焊接检验等内容。

长期以来,该门课程的教学存在不少弊端。最初是“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强调知识的连续性,存在理论推导过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浓厚;本来要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在讲台上示范,师生互动环节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后来引进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对课程教学有所变动。利用校内实训室的现有资源,通过化工设备拆装等项目试图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气氛也较以前活跃,但存在理论和实际融合度不高,实践内容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 以能力为本位筛选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必须注重满足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造就他们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职业情境,增加与现代社会生活与职业关系密切的现实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化工设备检验》教学小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对教师队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利用相关教师派往企业培训学习,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加入教师队伍等手段,同时通过调研和座谈,加大了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和设计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创设若干个教学情境来完成整个教学。为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参与,亲自动手操作,教学项目以数量众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为载体,课程教学形式以一体化、模块式的项目化展开。教学内容设计如下表:

项目名称 子项目名称 任务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

编制检验工艺 编制检验工艺 能编制钢瓶检验工艺流程图 压力容器结构;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标准规范

检验准备 外观初检 能识别钢瓶制造参数和检验参数 水环式真空泵原理;阀门结构与原理

残气残液回收 能操作真空回收装置

钢瓶附件拆卸与修理 能检修瓶阀

外观检验 钢瓶除锈 能操作抛丸设备除锈 腐蚀与防腐知识;凹坑与凹陷的区别;封头直边纵向皱褶原因;

外观检验 能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外观检验

几何参数测定 壁厚测定 能使用仪器定点测壁厚 超声波测厚原理;水容积测定原理

容积测定 能应用水容积法进行容积测定

压力试验 水压试验 能使用电动试压泵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原理

气密性试验 能使用气密性试验装置进行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原理;密封知识

3 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化工设备检验》课程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这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学习基础、素质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心听老师一言堂般的授课,“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授课方式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理论推导繁琐、课堂气氛单调反而更加滋生学生厌学情绪,最后失去学习兴趣。

在吸取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基础上,创新的教学方法多样性就是打破章节顺序和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教育的生产性实训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穿插知识能力传授,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主导变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加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模块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的魅力。如课程的第一次课在安全生产教育后,就直接让学生参加钢瓶检验实践,获得钢瓶检验的整个工艺流程。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会使用工器具进行焊缝检测、几何参数检测等,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4 教学创新的效果

创新的《化工设备检验》课程教学方法并不忽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在每一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都包含有预习、提问、讨论、复习等互动内容,考核环节学生也包含有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教学变得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最显著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灌输式的教学转变到了以引导、指导、讨论等互动的教学中来,教学相长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信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赵志群.对职业技术专业教学的理论思考[J].职教通讯,1997(12):6-8.

[2] 王华金.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机与拖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2):222.

[3]王凤基.如何切实加强高职实践教学

[4] 张极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研究[J].品牌(理论月刊),2011 Z2:23.

作者简介——黄先平(196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装备技术教学工作。

上一篇:压力分散型锚索在官地水电站的应用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