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忽视

时间:2022-06-19 09:37:51

内容摘要:关于预习的效用,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分析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借以引起广大师生对预习的新一轮注意和重视。

关键词:预习 偷窥 拓展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如何“导”的有效,师生必须共进同驱,师则备课,生则预习。正如古人盘玉之功,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上好的古玉,我们若不加以盘之玩之,就会玉理不显,色沁不出,浊气不除。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提高的是课堂效率。预习过程犹如盘玩古玉,再好的美玉,必须把玩,才可彰显玉之本色,学生的课堂学习也是如此,若想课堂学习成果“璀璨夺目”,没有课前的“把玩”是做不到的,这个“把玩”就是课前预习,它的功效颇多,笔者结合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以下的认识:

一.预习有“偷窥”之乐,引发新课期待

林语堂曾经说:试问在偷读《三国》、《水浒》之人,读书有什么苦处?好学的人,是书无所不窥,窥就是偷看。于书无所不偷看的人,大概学会成名。”该论点可以这样理解:预习即偷看。由于语文本身知识性和系统性不甚强,一般的文本即使没有教师的指点,学生也大致能看懂,在教师课堂“启发”之前,学生怀着童稚般好奇心去品读新的语文课文,首先可尝“偷窥”之乐。根据笔者调查,小学生在无任何家长教师有意指引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意首选对象是语文学科,小学教师可利用小学生这种对语文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圈定预习内容,授予预习方法,通过预习实践,逐步把这种倾向转化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深悟语文预习的裨益,上了初高中也会重视语文预习,初高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一脉相承地保持,引导点拨初高中生思考课文内容、解答课后习题,试做练习册,新课上他们必定期待验证答案正确与否,当个人理解感悟与教师分析相差无几,快乐油然而生。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宋濂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语文学到偷乐的境界,必有大成。相对而言,其他学科因专业性、系统性、理论性,以及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同语文相比有亲疏之别,故而学生难以得“偷窥”之乐。

二.语文预习调控注意力,提高听讲效率

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等主要依赖于有意注意。学生注意力在45分钟的课堂保持适当强度的集中的条件之一,就是给他们一定的任务目标,并引发完成任务目标的间接兴趣。中小学语文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有重难点,因此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每一节课都应有讲授的重难点内容。且由于语文学科自身固有的特性——课文的完整性,决定了语文学科比其他以“章节”形式授课的学科更强调完整性,而这种完整性却被“课时”无情地割断。因此,新课之前,学生务必要通过预习,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试解练习,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地听讲做准备。如果自己的“难题”教师讲得不够透彻或者遗漏了,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跟教师和同学探讨交流;如果课前已经弄懂教师的重难点部分,也可学习教师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

三.预习弥补“课”的缺陷,“完整”教学活动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林语堂曾经批评过去的教会女子学校:“一群学生闻铃上课,闻铃下课,与一群羊闻铃出牢闻铃入牢,没有区别。”可见班级授课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课堂的容量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也有限,特别是语文学科,有很多相关内容教师无法搬到课堂上来展示,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课”因有时间限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实践性不强,动手机会少。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大,甚至毫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新鲜和乐趣呢?就是要他们也参与到课堂准备中来。“新课标”也突出了变教学生语文知识为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的导向性。这一导向性的根本转变,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则是训练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四.语文预习能拓展眼力,辅助课文理解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地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正如林语堂所言“以我所知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三国》、《水浒传》而来,决不是一年读五六十页文选,国文会读好的。”人们深知语文一科门包罗万象,中国文学卷帙浩繁,浩如烟海,个人穷其一生也仅识冰山一角,小学生要用六年时间必修约四百篇课文(人教版约312篇课文,96篇习作训练),初中生用三年时间学百多篇课文(人教版选文入选总篇目213篇,苏教版选文入选作品268篇),高中生花三年时间必修约一百多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03篇),江苏省中职单招学生尤其需要耗费三年光阴深谙八十多篇文章(苏教版72篇),这些文章不管如何经典,数量也非常有限,如何让学生既能坚实语文基础,又能拓展阅读,开阔眼界呢?办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做好课前预习。

五.语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成为“会学”之人

无预习的语文课堂气氛很压抑,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启而不发,耗时费力,不见成效,教师只能自导自演,满堂灌输,久而久之,学生习惯等待,失去自学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综合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其中语文预习就是语文实践的重要一支。预习将中小学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他们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会满怀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实践中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是一个主导者,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对课题进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笔者认为,实现课堂自主独立学习和交流的关键是预习,语文学习从某种意义而言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课堂只是师生文本交流的主要场所,授业解惑的所在。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克服听课的盲目性,有的放矢,与教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授课效率才会提高,学生也通过预习实践,无形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概而言之,古玉盘变之过程,犹如与古人对话,与岁月交流,盘磨之间,忽见凤凰涅槃,焕发迷人风采。预习备课之功效,如同与书本相熟,与作者交流,感悟之后,开启教师之导,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中专)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自我定位 下一篇: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师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