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是一连串事件

时间:2022-06-19 08:45:49

经济增长是一连串事件

经济增长最难能可贵的是持久,希望我们能在高速奔跑的路上收一收缰绳,不妨做一做夯实制度基础的功课,拿出大国的心态去笑到最后。(《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美)内森・罗森堡、LE.小伯泽尔著,曾刚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本文摘自《财经》)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一个令人难以抗拒的研究主题。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认为存在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许多国家向现代自由市场体制转型,似乎暗示着我们还是摆脱不了把西方发展模式奉为圭臬的嫌疑。把西方国家奉为标杆也并无不妥,问题在于,西方国家的哪些经验是可供后来者学习的?

通读该书,那句因为被周其仁教授引用而广为人知的费雪(Irving Fisher)的名言不由得跃入脑海。不过,我把它略作修改,作为我这次阅读的一个最大收获“经济增长是一连串事件。”

看看两位经济史学家是如何描述中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变迁过程的。

第一,早在封建主义鼎盛的中世纪,西欧的城镇就通过获得特许权开展区域内贸易,它们利用封建领主管辖权之间的缝隙,开展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习俗规定的“公平价格”)为基础的自由贸易。

第二,在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始削弱封建领主的政治势力,而新的中央集权式君主国家还不够强大时,新兴的商人阶级或由行会工匠转变来的企业主,设法打破政府和教会的垄断,以获取许可,或者干脆绕过许可的方式,进入贸易或生产领域,从而引发了商业革命。

第三,15世纪到18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市场扩张渐进而稳步地推进着,商人和新兴的君主政府结成重商主义联盟,君主以授予垄断性的贸易特许权换取商人的贡税。

第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生产组织形式提出更高要求。18世纪中期以后的100年间,伴随蒸汽动力和钢铁的使用,工厂取代工匠作坊,迅速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量增长,并且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第五,在工厂制度下,生产成为规模越来越大的群体性活动,组建和运行较大规模群体的自由变得必不可少。在这种制度需求下,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和美国先后通过立法,承认了公司的法人地位和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很快成为人们广泛采用的生产组织形式。

第六,19世纪末,西方国家发展出一套制度,它成为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之间的桥梁,桥梁的一端是工业研究实验室,另一端则是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与使用。这套制度包含两个子系统,一是科学研究制度,二是工业技术研究和商业化的组织制度。这一制度的三个特点是,革新项目选择的分散化、对革新的激励来自商业化成功带来的收益,以及研究机构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经济利益推动人们不断地从事技术创新,并运用于生产过程,从而促使经济产出长期按几何级数扩张。

上述一连串事件,有的先后发生,有的同时发生;有的持续几十年,有的则绵延几个世纪。它们并非孤立,往往存在因果关系,不断强化着一种新的历史趋势。在此过程中,市场的自由进入、对私有产权的保护、银行和金融体系、独立的司法、多样化的企业组织形式、科学家共同体、工业研究实验室,乃至民主政体,这些不断创新出来的制度要素,共同构成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根据罗森堡和小伯泽尔的描述,西方世界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些制度,实现组织和技术的创新,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人们拥有的经济自由权,它体现为创建企业的权利;购买、持有和重新出售商品的权利;企业扩展自身业务的权利;不被政府无端占有或剥夺资产或利润的权利。正是这样一种自由权利,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发挥自身才能、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才逐渐成为西方世界解决利益冲突、影响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

因为有了这样一整套制度,西方世界从中世纪以来的漫长岁月中,技术创新的成果不断被积累,推动着经济以略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持久而稳定地增长着,从而逐步把越来越多的人口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这个过程悄然地改变了西方社会的结构。然而,真正塑造出今天的社会形态的,还是持久的组织和技术变革力量,而它的主要源泉正是自由而分散决策的市场机制。

经济增长是一连串事件,是一个需要恰当制度作为保障的渐进过程。中国持续30年的高增长,与中国人不断获得的经济自由权利是分不开的。然而,与西方世界的一整套制度相比,中国还缺乏很多推动创新的制度元素。比如,缺乏科学规范的传统;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还会遇到太多的市场进入壁垒;司法体系还不能适应市场交换的要求等。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形成的落后心态不断催促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然而,西方世界的历程告诉我们,经济增长最难能可贵的是持久。也许本书重新被翻译为中文的经典,能够让我们在高速奔跑的路上收一收缰绳,不妨做一做夯实制度基础的功课,拿出大国的心态去笑到最后!

作者简介:

内森・罗森堡,著名技术史专家,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曾出版过《创新之路:美国20世纪的技术变化》、《技术与国民财富》、《黑匣子:技术和经济学》等多部著作

专家推荐:

罗森堡和小伯泽尔的这本书,是会认的经济史和技术史名著。它用大量史实无可争辩地证明,西方国家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转变的最重要的动因,就在于它建立了一个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体制结构。这对于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我们,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封底语:

本书生动、睿智地将经济学观点和经济史实交织在一起,以轻松的笔触揭示出深刻而精准的学术思想。――唐纳德・麦克罗斯基(Donald N.MeCloskey),《纽约时报书评》编辑

本书对西方自中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清晰而深入的研究,认为政治经济因素与组织技术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对西方当时乃至今天的政策都至关重要。本书生动、内容深刻,一定能够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斯坦利・恩格曼(Stanley Engerman),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

本书可信且有说服力地纠正了那些曾引致灾难性实践后果的不正确观念。――威廉・赖克(william H_Piker),《华尔街日报》记者

本书有力地反击了西方的发展建立在帝国主义、剥削以及敲诈基础上的错误观念,解释了为什么以法令和强迫的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注定不会成功。――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城市经济学》作者

上一篇:FIOCCO斐戈格调 下一篇:以“科技美学”提升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