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膈疝的超声诊断

时间:2022-06-19 04:32:19

创伤性膈疝的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1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2例,闭合性损伤19例,有合并伤者20例。结果:术前确诊16例(76.2%),治愈19例,死亡2例(9.5%)。结论:CT、X线、B超检查是提高膈疝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诊断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90-01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创伤性膈疝的早期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合并伤掩盖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院198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创伤性膈疝2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5~68岁,平均37岁。发生在左侧18例,右侧3例。受伤至住院时间为30分钟~5天。开放性损伤2例,为刀刺伤;闭合性损伤19例,其中车祸伤12例,挤压伤3例,坠落伤4例。本组除1例为单纯创伤性膈疝外,其他20例均伴有复合性损伤,其中合并肋骨骨折8处,肺挫裂伤7处,肝破裂4处,脾破裂5处,颅脑损伤2处,四肢骨折3处,胃破裂3处,肾挫裂伤1处,心包破裂1处,肠破裂2处,大网膜损伤4处,骨盆骨折1处。疝入胸腔的脏器多为胃、大网膜、脾脏、肠管、肝脏等。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组21例除具有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外,发现胸痛者15例,呼吸困难者10例,腹痛者16例,14例有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19例,其中阳性13例。术前行X线检查15例,其中胸腔内见胃或肠影明确诊断4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例;CT检查6例,明确诊断4例;21例均经B超或彩超检查,明确诊断16例。

1.3 结果:本组21例均行手术治疗,经胸6例,胸腹联合切口15例。术中切除失活组织,止血修补破裂脏器,还纳疝入胸腔内的腹腔脏器,修补破裂的膈肌,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处理好合并伤。本组术前明确诊断16例,经剖腹探查而明确诊断者5例。治愈19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合并肝破裂而致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

2 讨论

创伤性膈疝是外伤所致膈肌损伤破裂,腹腔内脏器疝入胸腔。多见于第四肋平面以下的胸部穿透伤及上腹部的严重闭合伤。因该病临床较少见,误诊、漏诊的发生率可高达48%,本组为23.8%。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因缺乏特异性,且多数为复合伤,病情较重,早期诊断对其愈后至关重要。我们的体会是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受伤部位及细致的体检外,充分应用正确的辅助检查手段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本组21例,术前经B超、X线、CT检查确诊16例(76.2%)。CT检查能清晰显示膈肌、肝、脾、肾等器官的正常和异常情况,以及胸腔积血积气情况,心包填塞及腹膜后血肿等情况,对此病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有人报道其特异性为100%[1],但其费用昂贵,所以在基层医院应用有所受限。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有价值的阳性X线征(国外学者报道阳性率可达75%),当胸部X线检查发现一侧膈肌抬高,膈面模糊,膈面上出现气泡或重致密影,心脏和纵隔向健侧移位,邻近有肺不张、液平面等情况时提示有膈疝可能,根据病情必要时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本组有6例术前检查出现上述征象被确诊(确诊率为40%)。B型超声检查具有方便、经济的特点,且不受患者的限制,能够多方位的观察膈肌与肝、脾、胃的关系,若胸腔内可见肝、脾、胃泡或肠管回声,胸腹腔内消化管状结构相连则提示有膈疝存在,本组有16例术前被B型超声或彩超确诊(确诊率为76.2%)。胸腔穿刺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虽有一定的意义,但仅限于疝入脏器为充盈的胃或肠管,且容易造成负损伤,所以很少应用。为早期明确诊断,根据病情有时需要多种辅助检查相结合或反复多次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减少和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石万亮.膈肌破裂与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21(12):768.

收稿日期:2006-11-1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对1例高血红蛋白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