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槟榔的尴尬

时间:2022-06-19 03:10:44

“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在大文豪坡笔下,黎族少女口含槟榔果、头插茉莉花、双颊鲜润的妩媚形象让人心驰神往、心旌摇荡!

珍贵的经济果木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疬。”古人把槟榔的药用价值总结为四条:醒能使之醉,醉能使之醒,饥能使之饱,饱能使之饥。近年,美国药学博士郑慧文发现,精神分裂者嚼食槟榔,有助于舒缓病情。槟榔果及其花苞还是难得的佳肴。宋代起,海南地方官都把槟榔作为朝廷贡品。

在台湾,一斤槟榔与一一斤鸡蛋价值相当,视槟榔为摇钱树,有称之“绿色钻石”。

全世界有三亿人嗜嚼槟榔。由槟榔加工成的很多食品颇受欢迎。海南黎族不单食槟榔瓤肉,还与“扶留叶”、灰浆一起嚼食,所谓“一口槟榔一口灰”。情歌唱道:“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

鲜明的民族特色

槟榔是爱情信物。传说五指山下有个黎家姑娘佰廖,佰廖母亲得重病,需用五指山巅的槟榔作药引。佰廖对求婚的后生们说:“谁能把五指山槟榔果摘来,谁就是我最亲爱的人。”青年猎手阿果历尽千辛万苦,摘回槟榔果,治好母病,佰廖和阿果终成眷属。

海南民间“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黎寨订婚、娶嫁、盖房、拜年赠槟榔或用槟榔待客。书载:“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槟榔还曾当货币使用。

丰富的文化内涵

坡“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千古绝唱。唐皇甫松“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诗意绵长。明琼州王佐“绿玉嚼来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已上唇”及李后主、李白、黄庭坚、朱熹、唐庚、田汉《回春之歌》等槟榔名作颇多。以槟榔为题的民谣、情歌更是数不胜数。

尴尬的海南槟榔

槟榔原产南洋诸同,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有栽培。海南有1500年种植历史,是中国槟榔最大产地,年产却不足千吨。而且它的最大加工在湖南湘潭,海南只在出售原材料。槟榔用作药材外,加工成品“文友”“细妹子”“皇爷”“七妹”“湘军”,都是清一色“湘军”。海南亟需重塑海南槟榔形象,开发加工产业,拿出自己的产品,创造独具海南特色的“槟榔小妹”品牌,赋予海南槟榔以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打造成与相思“红豆”并驾齐驱、可以经营的文化符号。

槟榔的终极价值

黎族文化能否得以保持并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被黎族同胞普遍认同并遵守的象征体系。槟榔,完全可以成为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黎胞选择槟榔作为爱情信物,是遵守经济原则和美学原则的,是他们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提升槟榔文化品质,在黎族文化向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更是改善黎胞生活质量、保障黎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必要。

上一篇:中沙大环礁流金溢彩 下一篇:孤岛冤魂海南古代遭害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