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中感受多彩作文

时间:2022-06-19 02:13:55

生活体验中感受多彩作文

习作指导向生活靠拢,是作文教学的共同趋向,如何让习作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探索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述自己的意思”。在习作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观察,丰富写作素材;要重于教会学生选择素材,打开写作思路;要巧于点拨学生构思,表达真情实感;要长于指导学生习作展评,增强写作信心。

一、细观察,激发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写观察作文,教师更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丰富习作的事件积累和情感积累。教师这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明白观察的重点,积累观察的体会,并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

如,我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景色前,提出两点要求:认真观察秋天的景物,发现天空、树木、花草、庄稼、小河的变化;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想像,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我不时引导。请同学们边看边展开想像,你所看到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当学生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时,我再次点拨:看到这么美的秋景图,你们联想到哪些诗词名句?学生脱口而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教师的引导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的内容就更丰富,情感也更丰满。游览了公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秋天,以往枝繁叶茂的树木现在变得枝残叶败,好像刚打过一场败仗似的。花儿的脸,显得痛苦。可是姐姐高兴得不得了,伴着秋风阿姨的歌声跳起了孔雀舞。瞧!金黄色的旷野上,那一家人玩得多尽兴啊!爸爸正在给妈妈拍照,似乎想永远留下这难忘的画面;孩子在草地上打滚、嬉戏,笑得合不扰嘴,这么美好的场面连树叶也有些嫉妒,纷纷落下来,仿佛也要加入到他们欢乐的行列中。”观察了田野,另一位同学在习作中这样描述:“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走进果园,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幅果实累累的画卷:枝头上挂着一个个‘小灯笼’,被风吹得一摇一摆;一串串葡萄,似美女头上的挂饰,随风轻舞;玉米地里,一排排玉米,露点出了挂满珍珠的身子,等待农民伯伯把它摘。雪白雪白的棉花,熟透了的苹果,还有身穿花衣裳。不辞辛劳地把熟透了的果实采摘下来运往市场的阿姨,与秋天的丰收联系在一起,融会成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可见,教师在学生观察时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让他们写出富有灵性的文章来。

二、妙构思,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东西,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作文应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情,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知道:真,一是内容要真实,二是情感要真实。

如,我班有一位同学,因是单亲家庭,缺少母爱,学习行为习惯不好,课堂守纪差,课间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我批评他,他一直不服气。我抓住契机,让他用作文的形式倾吐心声,他洋洋洒洒写下600多字的文章《我心中的苦恼》。文中叙述了他失去母爱的痛苦及生活上缺少亲情的关怀,学习没有热情,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他在作文中写道:“老师,你知道我心中的苦恼吗?雨天,别的同学有妈妈来送雨具,而我却只能冒着大雨狂奔;生病时,我孤零零地躺在床上,无人问津;作业时,题目不会做,也没有人来帮助我。考试成绩下降,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白眼……老师,请你宽容地对待我吗?原谅我的一切,我将重新找回自我,做一个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这种敢于真实表达自我,吐露心扉的文章富有个性且充满了真情实感。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灵感,让学生“情动于衷而成于言”。

三、重展评,感受成功喜悦

于漪老师说:“充分重视习作讲评这个环节,抓牢、抓实、抓活,能激励学生写作的上进心,调动他们练笔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习作的展示、交流、评改,让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习作,师生共同评一评,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议一议、改一改。优秀的习作,既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点,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好上加好。后进生的作文,要让学生用“放大镜”找“闪光点”,再帮助该同学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以免挫伤后进生习作的信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优点以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然后加以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如习作《我爱家乡的射阳河》,大多数同学按一年四季的发展来写射阳河景色的变化,内容大同小异。于是,我在作文展评课上加以点拨,这篇文章还可以抓住一天之中射阳河从早到晚的景色变化来写,也可以按地点的变化突出突出描写射阳河的几处景点,如步行街,水上游船等,甚至可以展开联想,通过写射阳河来写改革开放的阜宁人。再次练笔时,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有位学生写道:“射阳河,你总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小朋友来了,你好像在说:‘来吧,来吧,我的河水很甜很甜,快带回去饮用。’老伯伯来了,你似乎在说:‘来吧,来吧,我的河水很多很多,快带去灌溉庄稼。’在你的滋养下,阜宁人和你一样淳朴善良,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默默地出现在哪儿,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习作就富有想象力和生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习作兴趣,诱发表达欲望,这样学生真心去感受多姿的生活,才能用真情去描绘多彩的世界。

上一篇: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探究 下一篇:行动导向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