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进生”一缕灿烂的阳光

时间:2022-06-23 07:17:42

给“后进生”一缕灿烂的阳光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话题。然而,如何使这项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则有巧妙不同。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面对后进生,作为教育者必须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并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促使他们尽早转化。

很多年来,不少教育者勤耕教台、悉心实践、积极探索,尝试素质教育中后进生如何转化的问题,往往费时劳神却收效甚微或屡败静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在如何对待后进生这一问题上,部分教师还陷在误区中:

误区一:打时间战

某些教师为了提高暂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专门在时间上下功夫,中午留,放学留,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等。这是一种熬时间、耗体力、拼精力的做法,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误区二:缺乏耐心

某些教师认为后进生太难转化,因为歧视后进生,轻则责怪、厌弃、有意无意地嘲笑,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学生赶出教室,轰回家去,造成后进生自尊心受损,产生“破罐子破摔”、“我不如人”的心理。长此以往,后进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帮助,一再消极、畏难,也就逐步丧失了学习的毅力和动力。有诗曰: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如夜。如果教师用热心、耐心、诚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相信定会收到“润物而无声”的良好效果。

误区三:拒绝给“爱”

“师爱”,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可有些教师却很吝啬,只将其奉献给优秀生,对后进生讨厌万分,这势必加大后进生同教师间的距离,产生人为的疏远和压抑感,更无益于学生的发展。这种“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是一种不完全的爱,它与“师爱”背道而驰,与被世人誉为“红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甘为“铺路石”的精神更是格格不入。面对后进生,粗暴草率、简单消极的教育法是不足取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应积极而非消极、主动而非被动、发展而非静止地探索有效之法、转化之法,及早走出教育的误区。

如何让教育工作者走出后进生转化的误区,以我之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走出误区。

一、抓闪光点

对于一个在教师眼里一贯是后进生的学生,用训斥、讲大道理的方式有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或司空见惯了。记得去年第一学期,我总是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态度与后进生交谈,鼓励他们失败了不要灰心,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赶,是一定会追上其他同学的。本以为一番忠言,能令他们奋发图强,迎头赶上。殊不知,当时的他们表现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事后却依然我行我素,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考起试来依然不及格。于是,我试着实行了另一种办法。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把几位最差的同学叫到身旁,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都不要跟班上其他人比,每位同学都与面前人相比,看看每次作业或考试谁第一名”。事后,我每天从工作中或闲暇时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并嘱咐班委平时要多给予几位同学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一个星期下来,句仅在默写生词方面,他们就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看着他们那因得了“第一名”而高兴万分的模样,我知道,是优越感让他们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有了胜利的喜悦,更有了进步的勇气。优秀生需要师爱,后进生更需要师爱。教师只要对他们热情接近、关心信任,给予公正无私的帮助,激活其“闪光点”,创设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一定的优越感,树立他们的信心,扶持他们更好地学习,相信一定能使他们很快地赶上学习队伍。

二、抓反复

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后进生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复发”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因此教育中要循序渐进,完善强化认知结构,同时积极开发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上的后进生在智力上与优生并无显著差异,在营养健康方面不会对他们学习活动产生多大的负作用。他们的“差”主要表现在非智力方面。由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多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独立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抓情绪

一个后进生就其自身而言,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同学不相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低,可他们自身的消极情绪却是捆扰他们前进的一个天敌。情绪,顾名思义,就是心绪、心情,是人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心理状态的外部活动的晴雨表。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教育者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教育效果。当他们情绪低时,可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之,帮他们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期待与信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是充实的、美好的,该积极地去面对。学生的思想远没有定型,他们的可塑性还很强,落后只是暂时的。作为教育者,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采取科学、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使他们的心灵开辟出一块绿茵茵的芳草地。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很大进步的!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把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田。

上一篇:陈铎:伴随中国电视五十年 下一篇:基于新课标音乐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