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的水景设计浅析

时间:2022-06-18 10:46:57

城市居住区的水景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久居都市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渴望,而人们喜水这一天性的驱使所致。水景应用,可以有效实现环境和空间的活化,可以有效地引导空间并划分出园林空间的层次,可以有效地突出园林尽管主体的特点。本文对水的特性,人与水关系、水景驳岸处理以及水景维护等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水景设计;自然生态;亲水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对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要求。人们更期望生活在一个能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里。水体,使自然与人类更加亲近。近几年,只要楼盘靠着水或是有水景,开发商都大做水文章。从景观到生态,从健康到文化,生命因水而灵动,居住区因水而紧俏。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恰当地应用水景,往往有点画龙点睛作用,使得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得到质的升华。

一、水――住宅区新元素

水景作为住宅区的新元素。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古人所谓,“水者,天地之血也”、“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已然成为住宅区回归自然的最高境界。

二、 水体特性

1.水的动态性

水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柔美的、灵动的。动态水常以流水、跌水、落水、喷水等几种形式出现,往往给人活泼、奔放、充满生机的感觉。它强调的是一种欢乐的气氛.是适于大家共同观赏、嬉戏的场所。如在小区主入口或轴线上比较显眼的位置,设计跌水景墙LOGO、音乐喷泉等,突出入口形象,形成视觉的焦点。

2.水的静态性

静态水是相对而言的,只是说明它本身没有声音很平静,这些都是人的主观感受。其实静态水多数是流动的,如果完全静止则会污浊不清,对景观造成影响。静态水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静水营造的是一种静谧安详的气氛,是适于人们思考、独处静坐的场所。如小区水池通常位于轴线中心,是聚集居民活动交点,结合广场、亭、桥、水上汀步等设计,搭配喜水性植物,将原本没有颜色的水面,在水生植物映射和光的反射下,使得水面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在微风的吹动下,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3.水的可塑性

充分利用水多样的形态,灵活塑造点、线、面式水景,也可采用益合的方式形成立体水景,构成立体三维空间,从而增加空间层次感。

三、重视人与水之间关系

平和的水常给人以宁静、轻松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水自身的众多特性,应用于住宅区,给人们无穷的趣味,为亲水住宅推波助澜。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在住宅区里适当地调整人和水面的距离。在安全的前提下,使人可以近距离接触水,也可让人融入到水景中。

1.不同年龄层对水景设计的心理要求不同

(1)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最爱嬉水,因此在水景设计时,要充分为儿童着想,设置适合儿童玩乐的水景设施,既要符合儿童喜欢嬉水的天性,适于他们的尺度,能够发挥儿童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又要在安全性方面多考虑些,细致些,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来实施。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设计涉水池,深度不得超过0.3米,池底必须做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主要适合学龄前儿童玩耍。小区内的儿童可以就近嬉水,也方便家长看管。同时,涉水池还可以和雕塑、绿化以及各类休息设施结合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室外空间。

(2)对于老年人而言,水景更以观赏性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池中植睡莲或荷花的传统手法,这样比较符合老年人喜清幽、恬静的性格。场地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休息、聊天、小型体育锻炼为主,注重户外活动、个体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水面设置一些水榭,内置座椅,老人可以在里面休息、打牌、下棋等。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除供跳舞之用的场地以硬质铺地为佳外,其他都最好是木质、塑胶等软质材料。

通过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亲水心理,用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且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2.水景设计可改善人际关系

现在住宅形式变化,从以前的四合院、落地房等,到如今商品房,人们更多习惯独处,邻里之间关系变得更加陌生,逐渐忽视人与人之间交往。而水景住宅正是可以通过“水”这一特殊的媒体,起到沟通邻里关系的作用,因为人天生的趋水性,使得水可以较容易地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由于水的存在,人们更加乐于外出,乐于在水边游戏、休憩,为更好地方便居民之间的交往,在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座椅,方便人们的休息与交谈。

四、 水景设计常见驳岸处理类型

1.自然生态型驳岸:主要采用植被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堤岸特性,如种植柳树、水杉、水葱、鸢尾、芦苇、菖蒲、睡莲、荷花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固着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其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人工自然型驳岸:除种植植被外,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边缘洒落一些溪滩石,固堤护岸,营造出自然水景沿线,同时设计一些外挑亲水平台以及台阶等,让人们更加接近大自然。

3.防洪型驳岸:采用木桩、钢筋混凝土、浆砌石块等,增强堤岸抗洪能力,驳岸表层以硬质铺砖为主、设置安全高度的石栏杆。如小区现状本身存在河流,湖泊,应当做防洪型驳岸。

五、 重视水景设计后续管理与维护

但是对于住宅区水景的维护存在一些问题。常常过了几年之后,住宅区水景就变成“死水一潭”,臭气熏天,让人们掩鼻而过。因此,在成景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做到生态,才可以持续发展。比如在植物配置上,要多种植物的的根系交错才具有强有力的去污能力,能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建议适当增加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水葱、茭白、香蒲等。挺水植物能更好的净化水质,具有输氧及吸收氮、磷等物质的能力。另外挺水植物的种植能将乔灌木植物层自然过渡到水面,起到修饰水岸线和丰富植物景观层次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住宅区水景设计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住宅景观的设计。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注重水景的开发利用,尺度节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增强邻里交往。

参考文献

[1]张志金、王艳红.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J].辽宁科学技术

[2]孟兆祯.景观设计专题滨水景观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2005.11.20

[3]姚时章、王汇萍.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J].重庆大学

上一篇:城市发展单元规划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城市排水泵站自动化管理浅谈